央視專題報道!這所985大學,實力刷屏!
近日
央視新聞頻道
播出並介紹了
同濟大學師生團隊
研發建造的
南極健康人因療愈艙項目
該項目是由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郝洛西教授主持設計
目前
該“療愈艙”在南極中山站
已經投入使用
爲隊員帶來越冬新方式
營造沉浸式環境體驗
在我國南極中山站,目前有20名考察隊員正在執行越冬任務。面對極夜和低溫帶來的心理壓力,現在隊員們有了一個療愈身心的新去處。
在中山站的越冬宿舍樓外,停放着一個彩色的“南極健康人因療愈艙”。它是隨着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來到中山站,爲了考察隊員的身心健康而來。走進“療愈艙”,關上艙門,縱使外面狂風怒號,艙內依然一片溫暖和寧靜。療愈艙集成了智能照明系統、環境一體化控制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站區噪聲掩蔽系統、南極人因健康數字孿生系統、極地物聯網邊緣計算系統、便攜式心電監護及基礎醫療設備、極地站區聲景療愈等多項自主研發技術,可以進行定量調控和精準干預。
在南極洲,科考人員必須應對極端低溫、極晝極夜變化等一系列嚴峻挑戰,還要適應與外界社會的長期隔離狀態。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南極中山站越冬隊員、同濟大學郝洛西教授指導的博士生魏力介紹,南極這麼一個冰天雪地的環境裡,有這麼一個艙,對於我們隊員來說,是一個非常新奇的體驗。
郝洛西表示,我們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長期駐紮生活和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到生理與心理層面的顯著變化,如出現睡眠障礙、晝夜節律紊亂等問題,並伴隨消極情緒體驗。“療愈艙”則可以爲他們提供多方面保障。“療愈艙”具有療愈、實驗和醫療三個功能,艙頂的穹形療愈燈可提供9種動靜結合模式,營造沉浸式的環境體驗,改善考察隊員在極地環境中缺乏自然聲,人體感知被剝奪而產生的焦躁情緒。除了爲隊員提供健康支持外,“療愈艙”還是開展南極科考環境健康保障研究的現代化科研平臺,爲改善極地考察醫療保障提供依據。隊員們會定期來到這裡參與實驗,魏力會採集他們的唾液等標本,將來帶回國內分析,爲改善極地考察醫療保障提供依據。“療愈艙”的外觀是根據上海市徐彙區青少年南極創意繪畫的作品作爲設計素材,在中山站成爲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靚麗風景。
據瞭解,該“療愈艙”是郝洛西教授團隊聯合校內外多家單位共同研發,不僅有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還有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聲學研究所、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附屬養志康復醫院、附屬同濟醫院、附屬東方醫院以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相關企業等。該項目發揮了“理、工、醫”交叉學科與產學研合作的協力共進優勢,自主研發了主動式健康干預關鍵技術,探索建立極地站區智能人因健康支持與環境調控系統,爲長期駐守南極的科考隊員們提供更爲完善的健康保障。經由在國內進行多次嚴格科學及可靠性驗證後,療愈艙於2022年10月搭上了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啓程前往南極。歷經穿越赤道以及嚴峻的西風帶超越萬里的漫長航程之後,療愈艙終於在2022年11月底安全抵達南極中山站,至此進入南極極端環境下長期運行服務的新階段。
同濟大學長期承擔我國極地科學研究重大研究項目,一批批同濟人蔘與了多次南北極科考,持續爲我國極地科學研究貢獻同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