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秋晚會外景地:李莊古鎮,戰火紛飛中的優雅身影

李莊古鎮:戰火紛飛中的優雅身影

文/李忠東

編者按:2023年央視中秋晚會外景地宜賓李莊,始建於南北朝時期,保存着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因抗戰時期曾接納大批內遷而至的高等院府,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師名儒而聞名。本文爲10年前的一篇遊記,今重新整理推出。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樑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李莊古鎮。 圖片源自網絡

李莊氣質

有人常拿李莊與周莊相比,東有周莊,西有李莊。

其實這兩個地方除了名字中都有一個莊字而外,地理、人文背景皆不同,完全沒有可比性。

周莊有江南水鄉之稱,是典型的“江南春雨杏花,水鄉小橋人家”。李莊雖然瀕臨長江,但與長江之水的距離僅限於瀕臨的程度。古鎮是古鎮,長江是長江,相互依存,互不穿插。

沿着長江之濱行走在城與水的分界線,江水舒緩平闊,江中舟楫穿行,岸邊菜花飄香、麥田如毯。

而江的另一側,廟宇、樓臺林立,明清風格的古街小巷交織穿梭,各種行色的遊客踏着青石路面,徜徉在封火高牆、桐油木門、雕花窗檐之間,享受着小鎮的寧靜與拙樸。

據說,李莊古爲漁村,漢代曾設驛站,明清爲水運商貿繁華之地。但現在的李莊卻只有兩個功能,當地人的世襲居所,外來遊客的尋幽之地。

▲李莊古鎮的清晨。攝影/ 飛雲( 圖蟲創意)

古鎮保留昔時繁華之地的種種遺蹟,如樓臺、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等,也有慧光寺、玉佛寺、南華宮、文昌宮、東嶽廟等“九宮十八廟”。

其實在川南地區,這樣的古鎮並不少見,且不乏精品,如佛寶、仙市等。

但李莊幸運的是,這裡在抗戰時期,曾經接納了大批內遷而至的高等院府以及隨之而來的傅斯年、樑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民國文化精英。

尤其是這裡曾經居住過最懂建築的大師——樑思成。

抗戰的硝煙,迫使樑思成在李莊狹束的空間裡呆了足足六年,並且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這些古街長巷、廟宇樓閣。

最終爲李莊發現並提煉出“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旋螺殿及魁星閣,百鶴窗、九龍碑”等古鎮四絕。

李莊往事

李莊作爲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絕對是一個低概率的偶然事件。

1940年,已經失所數載,顛沛流離數千公里,歷經五次內遷至昆明的同濟大學仍未能躲過日軍飛機的威脅,被迫考慮再次遷至更加偏遠的內地。

正當同大爲選址苦惱之時,李莊的有識之士發出了“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的豪邁之邀。

▲李莊板栗坳“田牑上”,是戰時後方最大文史圖書館(董敏 供圖,圖片來源:李莊往憶)

一時間,除同濟大學以外,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營造學社、西南聯大等機構亦尾隨而來。

不足三千人,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李莊,一夜之間陡增一兩萬外來人,鎮上所有廟宇祠堂全部騰空改建成大學學府和科研機構。

中央博物院連同數千箱珍貴文物搬進了張家祠,祖師殿成了同濟大學醫學院的課堂,東嶽廟則安置了同濟大學工學院,面積最大的禹王宮成了同濟大學的校本部。一時間,神仙菩薩紛紛讓位於學者教授。

我們至今無法想象,這些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高府名校,一夜之間多出的豪儒名媛是怎麼打破小鎮寧靜的。

世世代代居於李莊的鄉下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也沒出過遠門,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面對這些西裝革履、戴着眼鏡的斯文人和燙着捲髮,身穿旗袍的時髦女人,是怎麼的措手不及呢。

而李莊也讓這些深居城市的“高知”們有機會親密接觸了中國最原滋原味的偏遠鄉下。

這些習慣於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名人騷客又是怎麼融合到這長江之濱的鄉野,怎麼慢慢適應李莊的川辣生活的呢。

據史料記載,這裡還舉辦過一場專爲農民辦的國家級文物展。

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爲特別的一次文物展出,李莊的農民有幸近距離觸摸到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

這個落後、原始、偏遠的小村莊,莫名其妙地成爲民國時期的精神高地,至今仍讓不少人津津樂道。

戰火紛飛中的優雅身影

在所有居住於李莊的社會名流中,樑思成和林徽因恐怕是最吸引眼球的。

樑林居住的房子位於上壩村的竹林深處,一個叫月亮田的地方,距古鎮約1公里。10年前我去時,先後經過了一個種兔場、一個種豬場以及兩個垃圾堆。一路無不感慨這是對這個充滿了詩意的名字和有着浪漫情愫的主人的野蠻冒犯。

故居極爲簡陋,一排黑色的木板平房和一排黃色泥牆瓦屋就是故居的全部了,黃色泥牆的木柱之間晾曬着些衣物,包括一條淺綠色的內褲。

與簡陋的房屋相比,內部的展陳簡直可以用草率來形容。除了幾張裝幀粗陋的舊照片和桌椅而外,再無他物。完全看不出房屋主人的特質,甚至讓人無法與樑思成、林徽因這兩個名字聯繫在一起。

李莊不遺餘力地消費着樑林的名氣,卻並不懂得他們。

然而,事實上從1940年至1946年間,樑思成、林徽因和他們的營造學社的確便居於此,並且長達6年之久。

林徽因在這裡學會了種西紅柿、學會了做家務,而樑思成則忙碌着考察和埋頭寫他的《中國建築史》。

我一直認爲,民國的這段時間,是中國現代文明中最爲驚豔的亮點。思想活躍、文化多元、精神自由、愛情浪漫。至今在我們印象之中,最好的詩人、最好的哲學家、最好的科學家和最美的女性均出於這個時期。

林徽因、陸小曼的捲髮仍爲當代所流行,民國盛行的旗袍仍是展現中國女性美最好的服飾。哪怕他們窮困潦倒,生活窘迫於荒野鄉村,所散發出的民國時期所獨有的優雅與浪漫風韻仍令人嚮往。

和當代娛體熱衷於明星的潛規則、豔照門不同,民國時期的媒體更喜歡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相比較起來,現代人的興趣點便顯得何其不堪。

樑思成、林徽因、金嶽霖的三角戀愛是當時和當代都比較受關注的經典故事,李莊也是演繹這個經典故事的重要場境之一。

林徽因絲毫不隱瞞她對金嶽霖的喜歡,她對樑思成說“我苦惱極了,因爲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纔好”,這是何等的坦蕩。

而金嶽霖也毫不掩飾對林徽因的愛慕,不但終身不娶,還經常追隨樑林“擇林而居”。君子愛得坦蕩,君子只惦記絕不奪人所愛。

最難得的當數樑思成,他總是大度地看着金嶽霖投向林徽因愛慕的眼神,笑吟吟地接納這個情敵。林是他們共同的戀人,金是樑林共同的朋友,這是何等奇妙的關係,典型的民國式浪漫。

在李莊艱難的日子裡,金嶽霖借休假的機會從昆明專程來看望樑林,並在樑家院子養雞下蛋爲林徽因補充營養。

在林徽因留下的文字中,李莊是艱澀的,談不上美好。她在這裡長期受病痛之苦,並且經歷了喪弟之痛,她甚至不太喜歡這裡。

但樑林在李莊的六年,並不算短暫,在生活上他們過得十分艱難,甚至到需要典當衣物、金筆換出食物的地步。

但也因此避開了世上的許多紛擾和喧譁。亂世之中,李莊給了他們一張書桌,讓他們在這裡安靜地完成《中國建築史》這部傳世作品。

有人說李莊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涵養地,傳統文化的折射點。”這顯然誇大了李莊的歷史貢獻,李莊不過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臨時避難所。

所有的院府、名儒隨着抗戰的勝利紛紛北遷,留給李莊的只有記憶,沒有思想。

近年來,李莊古鎮開始了大規模的改擴建,古鎮煥然一新,早沒有10年前的窘態。2022年4月,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中國營造學社陳列館在李莊古鎮月亮田景區開館。

但走進古鎮,空氣中瀰漫着太多商業氣息,大師們留給這裡的思想和文化遺產並不多。

▲新打造的李莊古鎮。圖片源自網絡

文丨李忠東

編輯 | 小俠

圖片 | 圖蟲創意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