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焦點訪談》:二里頭時代 中華文明實現從“多元”到“一體”

20日晚,央視新聞頻道《焦點訪談》播出“文化大工程”系列節目第三期——《探源尋根脈》。節目中,位於洛陽市偃師區的二里頭遺址作爲中華文明從古國時代進入王朝時代的代表性遺址得到重點介紹,揭示了它在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里頭遺址中心區現存面積300萬平方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認定其主體年代爲距今3800年到3500年前後。自1959年以來,考古發現了主幹道路網絡、宮城、宮殿建築羣、官營作坊區、鑄銅作坊、貴族墓葬和青銅禮器羣、綠松石龍等重要遺存。

節目提到,距今3800年前後,中華文明進入王朝時代,文明的最高程度以二里頭遺址的新發現爲代表。

這一新發現是什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趙海濤介紹,最近幾年他們在二里頭遺址中心區發現多條主幹道路以及兩邊的夯土圍牆,這意味着二里頭遺址當年被劃分成了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這種網格式佈局模式在二里頭文化之前並未出現,說明二里頭文化時期出現了成熟發達的統治制度和統治模式,這是他們判斷二里頭遺址標誌着中華文明進入王朝時代的最重要標誌。

節目介紹,中華文明是土生土長、多元起源、相互碰撞影響形成的。從距今大約5800年開始,中華大地各個區域相繼出現較爲明顯的社會分化,標誌着各地區相繼進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距今5800年至距今2200年這一歷史時期,被研究人員劃分爲兩個時代,即古國時代和王朝時代。

在古國時代,中華大地“萬邦林立”,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遺址、山西省臨汾市的陶寺遺址、陝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遺址等都邑性遺址,分別代表了古國時代不同階段高度發達的文明實體。

在古國時代最後階段,隨着文明化的進程,中原地區不斷吸收各區域先進文明和外來文明因素,比如從西亞傳過來小麥、黃牛、綿羊和冶金技術等,逐漸形成了發展優勢,加上多樣化的種植制度和複雜的地形地貌有利於抵禦自然災害,中華大地逐漸形成了以中原爲中心的歷史發展格局。

節目提到,二里頭文化正是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出現的——距今3800年左右,二里頭先民繼承並創新了古國時代的夯土建築、對龍的崇拜、以玉爲貴的理念,兼收幷蓄,廣泛吸納、融合周邊地區文明的先進因素,開創了最早的青銅禮樂文明、以大型牙璋爲代表的玉禮制度和多網格中軸線佈局的都城規劃設計思想,開啓了夏商周三代王朝文明,成爲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中國文明的核心在考古學上看得最明顯的,實際上是從二里頭這個時代開始變成我們看到的一體。”節目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負責人之一陳星燦表示,二里頭時代,中華文明實現了從“多元”到“一體”的轉變,二里頭文化誕生與發展的過程,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劉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