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的“老”和“新”:一個“人民城市”的偉大故事
五年前的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楊浦區考察期間,首次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的理念,爲中國城市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向。這一理念以“人民”爲中心,強調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始終爲人民服務,同時也由人民共同參與構建。
上海市楊浦區是一片兼具歷史底蘊與創新活力的城區,成爲了這句話的最早實踐地。五年過去了,楊浦區在“人民城市”理念的指引下,逐步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爲上海乃至全國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作爲上海的老城區之一,楊浦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還承載着老一輩居民對城市的情感記憶。同時,楊浦區也積極吸引年輕人和新興產業,成爲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基地。這種“老”與“新”的並存,恰恰展示了楊浦區在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過程中的獨特性與挑戰。
在這五年中,楊浦區既處理好了城市發展跟“老”的關係,又積極擁抱“新”的城市元素,摸索出了一條關於獨特的“人民城市”實踐之路。
01. 兼容幷蓄的楊浦
楊浦區坐落於上海的東北部,黃浦江沿岸,曾是上海工人階級的聚居地之一,廠房林立、工業繁榮。這裡的老建築和傳統工廠曾見證了中國工業的興衰,承載了無數老一輩居民的回憶。
楊樹浦發電廠舊址
隨着時間的推移,楊浦逐漸成爲一個成熟的社區,積累了深厚的城市文化和獨特的社會結構。老年居民是楊浦區的一大特徵,據統計,區內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30%,人口老齡化程度在上海市中位列前茅。
楊浦區的老年人口大多是這裡的原住居民,許多人經歷了楊浦的歷史變遷,見證了這個區域從工業重鎮到現代城區的演變。這些老年居民不僅是楊浦城市文化的重要傳承者,也是楊浦城市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但與此同時,楊浦區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新”土壤。
楊浦被譽爲“大學之區”,匯聚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根據2022年上海市教育工作年報,全市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爲55.48萬人。其中,楊浦區高校在校生總數約爲10萬人,佔全市在校大學生總數的約18%。
得益於上海市的城市更新政策,楊浦區近年來吸引了大量新興產業。因此楊浦區不僅是大學生的聚集地,也是年輕人的重要居住區。數據顯示[1],近年來,楊浦區青年羣體集聚活躍。區內35歲(含)以下常住人口44.76萬人,佔比36%,其中18歲至25歲的青年羣體人數約爲18萬。
因此,楊浦不僅有“老”的歷史沉澱,也有“新”的創新活力——這是一片連接History和Young的土地。
楊浦的“老”與“新”在地理上並不分隔,而是交織在一起。老舊社區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比鄰而居,老年人和年輕人共同分享着這片土地的美好。這種雙面性使得楊浦成爲了一個獨特的城區,在城市發展中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
02. 穿越歷史的楊浦
2023年3月,楊浦區啓動了控江街道鳳南一村小區的舊改項目。
鳳南一村是楊浦區典型的老舊小區,原有環境空間狹小,廚房和衛生間共用,停車位不足。由於年久失修,小區面臨汛期內澇、管線老化等安全隱患,居民對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改造啓動後,鳳南一村項目迅速創下了自《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生效後全市最大規模、最快速度實現3個100%的新紀錄。
小區原有的35幢老舊住宅被拆除重建,建成了8幢高層電梯住宅,房型多樣,面積從45.5平方米到90平方米不等,滿足1813戶居民的不同需求。同時,針對老年人居多的特點,部分小區還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如加裝電梯、無障礙通道等,方便老年居民的出行。
亟待改造的風南一村
鳳南一村只是楊浦近年來舊改的案例之一。自2022年以來,楊浦區對大量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例如,針對小區內道路破損、排水不暢等問題,實施了道路修繕和排水系統改造,解決了汛期內澇的隱患。同時,對供水、供電、燃氣等管線進行了更新,確保居民用水用電的安全和穩定。
圍繞 “老”的一面,楊浦區在建設“人民城市”的過程中,突出了以民生爲本的核心。
比如,針對老年人慢性病多發、健康管理需求大的特點,楊浦區強化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確保老年人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爲此,楊浦區在各社區推廣“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爲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在養老服務方面,楊浦區實施了“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相結合的模式,設立了多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爲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等服務,保障老年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社區內設有豐富的文娛活動,如書法、繪畫、戲曲等,不僅幫助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還充實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老齡化是當前中國面臨的普遍趨勢,楊浦區作爲上海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區域之一,以實際行動積極應對這一挑戰。在踐行“人民城市”的理念過程中,楊浦區始終將尊老、愛老放在城市建設的重要位置上,堅持以人爲本,通過一系列措施,探索出城市建設與老年人需求之間的平衡,爲全國提供了成功的示範。
03. 賦能年輕的楊浦
一個少有人知道的事實是:中國兩大年輕人聚合的平臺——B站和得物,都誕生於歷史積澱深厚的楊浦。
B站(嗶哩嗶哩)立於2009年,截至2024年月活躍用戶已超過3億,其中約80%爲18至35歲的年輕人。得物成立於2015年,現已發展成爲集潮流商品交易、鑑定、社區於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截至2024年得物的註冊用戶已超過1億,主要爲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
B站總部
兩家公司的總部都位於楊浦區,它們的發展一方面離不開楊浦區多年以來的支持,一方面也得益於楊浦區豐富的高校資源和創新氛圍。而除此之外,抖音、美團、小紅書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互聯網平臺,也都紛紛在楊浦區設立總部或重要辦公基地,吸引了大量年輕員工。
對應“老”的一面,楊浦新的一面是遍佈全區的創新產業和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口。
作爲一片年輕人的聚集地,楊浦區以其多樣化的產業佈局和優質的創新資源,吸引了大量互聯網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爲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動能。而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知名高校爲楊浦區輸送了大量高素質人才,使得這裡成爲了年輕人創新創業的沃土。
爲支持年輕人的創業夢想,楊浦區打造了多個創新創業園區,例如長陽創谷、楊浦科創園等。這些園區不僅爲初創企業提供辦公空間和政策支持,還組織定期的創業輔導和資源對接活動,幫助年輕人快速進入市場。這種開放包容的創業氛圍,使得楊浦區成爲了上海市乃至全國的創業熱土。
楊浦區在支持年輕人發展的同時,着力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提高宜居性。爲解決住房問題,區內推行“人才安居計劃”,提供經濟適用房源,併發放安居補貼,減輕青年生活負擔。同時,楊浦濱江的升級改造爲年輕人提供了豐富的休閒娛樂空間,成爲社交、健身的熱門場所。
數據顯示,楊浦已集聚人工智能企業近500家,擁有近7000家數字經濟企業,2023年楊浦區數字經濟營收達2600億元,增幅達18.7%。2023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達到2600億元,約佔全市的1/6、佔中心城區的1/3。
2022年9月,位於控江路1155號的楊浦YOUNG劇場投入使用。那鐵鏽紅的陶棍立面,寓意着楊浦作爲老牌工業區的深厚歷史,而那潔白的玻璃幕,又象徵着一種撲面而來的年輕和活力。
楊浦YOUNG劇場
正如劇場名字所暗示的那樣——楊浦的“楊”,也是年輕的“YOUNG”。
04. 邁向未來的楊浦
五年來,楊浦區在總書記“人民城市”理念的指引下,圍繞“老”與“新”兩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爲上海乃至全國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人民城市”這一理念在楊浦區的實踐不僅僅體現在政策的落實上,更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從家庭醫生的健康服務到創業園區的資源對接,從社區活動的多樣性到濱江空間的開放性,楊浦區以實際行動展示了“人民城市爲人民”的美好願景。
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城市”理念不僅爲楊浦區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更爲所有城市提供了一種以人爲本的發展模式,讓每個人在城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成果。
在未來的路上,楊浦區將繼續秉持“人民城市”理念,迎接新老共存的城市挑戰,不斷探索更加和諧的城市發展模式。讓楊浦的老年人安享晚年,讓年輕人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座城區正在以創新和包容的姿態,朝着更美好的明天邁進。
楊浦的“老”與“新”,正如這座城區的雙翼,支撐起一座屬於人民的現代化之城。在楊浦的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未來中國城市發展的卓越路徑。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