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提出建設臨港經濟區:南沙黃埔兩區爲建設主體,支持免稅購物新業態落地南沙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珊 實習生 高凡喬 廣州報道

8月5日,廣州發佈《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自2015年以來,廣州已連續4次發佈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的三年行動計劃。《三年行動計劃》除了“例牌”制定各類貨物吞吐量的2026年發展目標,新提出了建設廣州臨港經濟區的規劃。

對比近兩輪的三年行動計劃,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2024至2026年未來三年,廣州港貨物、集裝箱、商品汽車吞吐量的發展目標,增量、增速均較過去三年的目標有所較緩。相對應地,2020至2023年發展目標中關於“碼頭能力提升拓展新空間”“多式聯運建設拓展新增量”“物流設施完善拓展新領域”等與航運基礎功能的內容,也被臨港產業的內容取代。

其中,南沙區、黃埔區將作爲廣州臨港經濟區建設主體,廣州市將配合兩區,優化臨港經濟區的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港口、臨港產業、城市服務的空間佈局。在產業規劃方面,廣州臨港經濟區將構建以“航運物流-臨港工業-現代服務-智慧科創”爲核心的“港-產-城-智”臨港產業體系;以港口運營、物流倉儲爲基礎支撐,臨港製造爲主體,航運服務、貿易服務爲配套的港航產業圈層。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發展目標,廣州將以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貫徹落實《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等重大戰略爲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升廣州國際航運樞紐能級,增強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推進臨港經濟區建設,發展港航新質生產力,健全重點產業鏈羣。

港口業務量目標“換擋”

2020~2023年,隨着全球經濟逐步復甦和廣州港航基礎設施的投入使用,一系列關鍵業務指標保持增長。其中,2023年,貨物吞吐量達6.75億噸,三年增長0.39億噸,超越6.6億噸的目標;集裝箱吞吐量達2541萬標箱,三年增長190萬標箱,略低於2550萬標箱的目標。2017~2020年,廣州港上述兩項指標分別增長0.47億噸、313萬標箱,增速呈現放緩趨勢。

業務發展的背後,是廣州港在基礎設施建設、集疏運體系優化、高端航運業務培育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三年行動計劃》總結,南沙港鐵路的建成投產、多個萬噸級泊位的增加以及南沙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的投入使用,顯著提升了廣州港的吞吐能力和作業效率。同時,積極拓展外貿班輪航線和推進“灣區一港通”覆蓋範圍,增強了廣州港的國際競爭力。

截至2023年,廣州港建有萬噸級以上泊位123個,其中過去三年增加13個;廣州港出海航道拓寬工程竣工投產,實現10萬噸級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廣州港桂山錨地擴建工程完工;集裝箱航線達到268條(外貿162條、內貿106條),三年新增外貿班輪航線42條;開通“穿梭巴士”航線73條,覆蓋往來珠三角、西江、北江主要內河碼頭。廣州港主要港區均實現鐵路進港,已開行班列37條,2023年海鐵聯運量達43.6萬標箱。

但是,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位居全球第五、第六位,較2020年均下降一位,主要是由於山東港口羣整合帶動青島港業務量整體上升。同期深圳港吞吐量仍穩居全球第四。

2024~2026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將力爭達到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700萬標箱,海鐵聯運量達到80萬標箱,商品汽車吞吐量達到160萬輛,港航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50億元,珠江遊純電動船運力規模達到總運力75%以上,新增國際友好港3個。其中,廣州港貨物、集裝箱業務的增量目標分別爲0.25億噸、150萬標箱,低於過去三年實際業務增量,商品汽車吞吐量低於2020年制定的2023年170萬輛目標量。

港口業務量的增速“換擋”,無疑對廣州的國際航運樞紐地位帶來挑戰,也將對於後期加大航運樞紐建設投入力度和行業發展預期,造成一定的壓力。

“重心”偏向臨港產業

未來三年,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調整重心,邁入聚焦臨港產業發展的新階段,這與過去三年港航基建帶動業務快速擴張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臨港經濟區規劃方面,《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將編制廣州臨港經濟區發展戰略,推動形成以港促產、以產強港、港產城智協同發展格局。發揮南沙區和黃埔區臨港經濟區建設主體作用,通過編制年度工作計劃和項目導入清單,吸引國內外資本、人才、商品、技術、數據等資源和要素落戶。

在產業佈局方面,臨港經濟區將重點發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現代高端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集成電路與半導體)、海洋科技、航空航天、新能源、數字經濟等產業。其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推進汽車物流、冷鏈、海工裝備三大重點產業集羣發展,包括爭取沙仔島納入南沙綜合保稅區範圍,積極申報創建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以及培育和吸引海工裝備產業鏈配套企業在龍穴島集聚等。

廣州將繼續推動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現代航運金融、海事服務、海商法律仲裁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包括以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南沙金融島等爲依託發展航運金融,爭取國際航運業務離岸金融試點,鼓勵新造船、方便旗船迴歸入籍登記爲“廣東南沙”船籍港等。

《三年行動計劃》還提出,廣州將加快培育一批港航經濟新業態。其中包括加快培育國際集拼分撥業務,支持企業建立集拼倉儲和運輸網絡,打造國際拼箱中心;支持免稅品經營資質落地南沙,開展免稅購物;爭取自貿試驗區內註冊企業在保稅倉庫開展保稅高硫燃料油與低硫燃料油混兌調和、生物柴油與低硫燃料油混兌調和業務;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在港口物流領域應用。

在新發展格局下,究竟新“解法”能否引領廣州這座“千年大港”持續煥發新活力?三年爲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