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用藥審查大升級 導入線上機制3天就能完成

健保署今日(30)舉辦「癌藥事前審查以電子病歷申請實作成果觀摩會」。(李念庭攝)

癌症病友申請健保給付用藥,須經過事前審查,健保署今日(30)舉辦「癌藥事前審查以電子病歷申請實作成果觀摩會」,並宣佈明年起,癌症用藥事前審查將採取線上機制,簡化民衆申請、專家審查時間,目標3天內完成,未來導入AI後,有機會只花1天、幾小時就完成審查,目前已有40家醫院參與試辦計劃1年,未來會逐步擴及其他新藥及醫院。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癌症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提升癌症存活率是重大公衛議題,要更加強化癌症篩檢到治療的過程。智慧醫療發展中,資訊整合十分重要,健保署結合國家癌症防治計劃,持續精進數位建設,讓醫療資訊標準化,能達到以病人爲中心整合資訊。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去年健保通過31項新藥,擴增23件適應症給付,今年也通過26項新藥、28項擴充適應症,預算從去年44億成長到今年約百億規模。

石崇良說明,過去新藥的投入,需要經事前審查,由主治醫師填報病情摘要、病理報告、檢驗資料、影像、用藥臨牀資訊等書面資料,再找相關專家親自到分區辦公室審查,若有資料不齊全狀況,來來回回又要好上不少時間,可能影響病人用藥時程。

癌藥事前審查改由電子病歷申請後,將所需資料數位化,醫師不必再手寫紙本,可直接從醫院資訊系統抓取資料,一條龍串連起來,讓事前審查線上進行,整個用藥程序更迅速、更有效率。目標控制在3天內,未來透過AI導入,期望更即時,能在1天內或幾小時內就完成申請、審查。

石崇良表示,電子病歷化申請癌藥事前審查,共歸納出8大類、102項欄位,歷經一年時間,已有包含長庚醫院、馬偕醫院、臺中榮總、和信醫院等40家醫院參與試辦,未來希望更多醫院加入。

石崇良表示,目前以推動癌藥爲主,未來有機會取代現行癌症登記,相較癌登約晚2年的時間落差,將能更即時地協助醫療科技評估更精準,未來也將進一步以AI協助審查,加速審查流程及精準給付,預估在臨牀醫療科技評估、新藥研發、臨牀研究等領域,都成爲重要資料庫,並將逐步擴大到癌藥以外的其他新藥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