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窩痛竟是癌症轉移! 醫生提醒:臺灣年輕乳癌複發率高
今年48歲林小姐(中)2009年確診乳癌,抗癌多年以爲擺脫病魔,2021年右眼突不能動,竟是罕見乳癌復發,她積極治療盼圓夢看女兒畢業。(鄭鬱蓁攝)
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治療進展。(圖/臺灣乳房醫學會提供)
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尤其打破一般人印象的是,停經前年輕女性發生乳癌患者,因爲容易轉移,擴散速度快,預後相對差,將近一半患者,治療五年後會發生復發轉移。臺灣乳房醫學會則提醒,患者不用擔心,已經有很好的藥物可支持,只要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與延長生命。
根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臺灣新發生乳癌病患共有1萬7千371人,其中0至49歲年輕患者有5千541人,佔了31.89%,相當於每3名就有1名屬於停經前的年輕患者,且年輕患者中,接近10%的病人,確診時,已經是第四期,也就是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
34歲時就確診乳癌的林女士,開刀取出腫瘤已第3期,術後接受化療及放射治療,持續10年服用抗雌激素劑後,成功停藥不須再追蹤。沒2021年時,眼窩突然出現異物感,爲此到眼科檢查多此,以爲是感冒,直到檢查後才發現又是乳癌復發。
「從醫多年我看到頭髮都白了,第一次看到乳癌長在眼窩」,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林小姐這次又復發,內心充滿擔憂,當時對2名才高一的女兒說,可能很難參加她們的大學畢業典禮。但家人給予林女士強大支持力量,讓她勇敢再次接受抗癌治療,同年11月初先做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經歷短暫休養後,開始用口服標靶藥物迎擊癌細胞。
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說,亞洲乳癌發生時間在停經前,也就是年輕乳癌比例較歐美高,雖然40歲以下極年輕乳癌預後差,但醫療進步,許多新藥已可延長無病存活期。
乳癌長年佔據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說,根據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9年確診乳癌女性,32%年齡小於50歲,相當每3人有1名屬於年輕型患者,年輕乳癌約70%爲荷爾蒙受體陽性,腫瘤較大惡性度高,死亡率較高。
馮安捷表示,乳癌患者過半數治療5至10年後復發轉移,應定期追蹤檢測,幸好,如今治療乳癌已有多元的選擇,她常告訴患者「我會陪妳一輩子,當妳最有『男友力』的後盾」,現在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提供最好的治療,尤其個人化精準治療,都可延長無病存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