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可能發現狂牛症病原體

狂牛症會破壞腦部組織,根本不能治療。(圖/美國聯邦疾管局)

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狂牛症病因,這樣就可以採取預防措施,以避免這種疾病的再次發作

物理學網(phys.org)報導,1980年,在英國首次出現一種牛隻神經退化性疾病,發病的牛會失去意識全身抽搐,因此被稱爲「狂牛症」。科學家發現病牛腦子變成空洞海綿狀,因此也稱爲牛腦海綿狀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

這種疾病在其他的哺乳動物也會出現,也有羊騷癢症、狂鹿病,以及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這種病是一種錯誤的、會高度感染的變異蛋白,即朊病毒(亦稱普立昂蛋白,prion),不過朊病毒因物種而異,沒辦法有效的做實驗

最近法國國家農業科學研究所(INRA)的科學家,向一種經基因處理的變異小鼠(加入牛的基因),注射了引發羊騷癢症的朊病毒( AS pouratypical scrapie),確定變異小鼠出現了狂牛症的現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篇文章表示,「這不僅證明了這種疾病,具有從一個物種轉移到另一種物種的能力,也就能夠廣泛實驗。」

INRA的研究員奧勒佛‧安德魯(Olivier Andreoletti)認爲,「轉基因小鼠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型,可以很好地瞭解如果將一頭母牛,暴露在這些朊病毒下會發生什麼事」

INRA指出,建立實驗模型,就有機會研究如何對抗它。

1980年出現狂牛症後,歐洲北美和許多其他國家的牛也開始傳播,這一過程畜產飼料裡混着動物內臟骨粉有關結果造成狂牛症的廣泛感染,甚至人類在食用病牛之後,也導致人類感染該疾病。

1990年代開始,歐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這種疾病的蔓延,包括禁止動物成分的飼料,對交叉污染進行更嚴格的監視,終於控制了蔓延。

但是,相關疾病仍在環境中,美國這兩年出現「瘋鹿症」(chronic wasting disease ),美國田納西州野生動物資源局,在測試了8700只野生鹿中,已發現有148只呈陽性反應。野生動物資源局提醒獵人們,必須注意行動詭異的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