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臺灣不該錯失區塊鏈經濟
2008年中本聰發表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區塊鏈橫空出世,提出希望可以創建一套新型的電子支付系統,這套系統「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是基於信用,使得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能夠直接進行支付,從而不需要協力廠商仲介參與」。隔年2009年,中本聰就發展出比特幣,比特幣誕生是個標誌性事件,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援下,比特幣打破了傳統紙幣的「暗黑」盒子。做爲實體的紙幣的流通是看不見的,沒有人知道一張紙幣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而區塊鏈卻可以讓數位貨幣的每一筆動向都清清楚楚有「鏈」可查,同時還可以保護參與者的隱私,兩岸其實在區塊鏈都站在同一起跑點出發,時隔12年,兩邊差距愈來愈大。
區塊鏈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許多國家如美英法德日等先進強國認識到區塊鏈技術巨大的應用前景,開始從國家層面設計區塊鏈的發展道路,全球區塊鏈及相關行業更在2017年加速發展,全球開始進入「區塊鏈經濟時代」,中國大陸也不例外,習近平主席更用四個「要」爲區塊鏈技術如何給社會發展帶來實質變化指明方向,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要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要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城市間在資訊、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要探索利用區塊鏈資料共用模式,實現政務資料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
臺灣區塊鏈從技術理論、應用與產業化、知識傳播及政策推動與對岸相比是落後一大截,從政策推動來講蔡總統與蘇院長都未關心過此議題並發表談話;就技術理論與應用與產業化來說,大陸各類型智庫出版研究報告上百篇,對照臺灣是少的可憐;在知識傳播,大陸區塊鏈圖書有265本,臺灣也是非常少,其中有幾本還是中國大陸作者授權臺灣出版,個人觀察兩岸對區塊鏈的投入的差距會日益擴大,主因在臺灣市場小,人力與經費都沒有到位,許多應用或產業化就無法嘗試與有效推動,同時在區塊鏈的知識普及工作,也沒有像中國大陸欣欣向榮,遍地開花,臺灣區塊鏈政府投入作爲,尤其是地方政府也遠遠不如中國大陸,如貴陽區塊鏈白皮書,上海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白皮書、杭州市區塊鏈產業報告、江蘇省區塊鏈產業發展報告等,都透露這些城市或省未來如何積極發展區塊鏈,除此之外全球許多城市也訂立區塊鏈發展策略如杜拜區塊鏈發展策略,因此個人建議臺灣六都市長是可好好梳理中國大陸近幾年各官民智庫的區塊鏈資料與報告,來檢視該市區塊鏈發展的優劣勢,讓臺灣區塊鏈工作能迎頭趕上,製造商機與就業機會。
區塊鏈基本上是在建構一個更加可靠的互聯網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價值交換與轉移中存在的欺詐和尋租現象。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隨着區塊鏈技術的普及,數字經濟將會更真實可信,經濟社會會變得更加公正與透明,同時區塊鏈技術具備一種「降低成本」的強大能力,能簡化流程,降低一些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及制度性成本,是現在金融科技主要技術之一,可廣泛應用於許多社會經濟領域中,對於改善當前新冠肺炎低迷的經濟環境與增加投資及就業機會會是好議題,希望政府不要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