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藥效果只有8成?參加臨牀試驗可賺錢? 專家這樣說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中)表示,學名藥需要透過「藥品生體相等性(BE)試驗」過程,支持療效及安全性。記者賴昀岫/攝影
臺積電在代工領域享譽全球,成爲臺灣「護國神山」,臺灣的藥品代工發展其實也很成熟,卻未必所有國人都願意使用國產藥,很多人認爲原廠藥較好。專家指出,學名藥與原廠藥品質、療效相當,全世界都在發展學名藥,屬於國力象徵,過度仰賴原廠藥,一旦不供貨,將直接衝擊國人健康。
「原廠藥」是藥廠經長期研發與臨牀實驗、取得專利的藥品,在專利保護期內,只有該藥廠可以生產;「學名藥」則是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透過證明品質與療效相當下所生產的同成分、同劑量及同劑型藥品,也就是「三同藥品」,衛福部食藥署統計,目前藥品許可證2萬3472張,其中有1萬7510張爲學名藥。
臺灣臨牀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張芳維說,很多人覺得學名藥比原廠藥差,甚至說出效果只有原廠的8成,但其實兩種藥品在執行生體相等性試驗分析時,會確保2種藥品體內表現接近,推論兩藥臨牀療效和安全性,不具統計顯著差異。
張芳維舉例,臺積電做代工,出產的晶片是世界第一,國內藥廠其實也不遑多讓,這些學名藥廠,都經過嚴謹的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認證,生產出來的藥不會比原廠差,且都有經過臨牀試驗,且發展學名藥,其實是國力象徵,加上原廠如不供藥,將直接衝擊民衆用藥權益。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在原廠藥的療效與安全已被證明的基礎上,學名藥需要透過「藥品生體相等性(BE)試驗」過程,證明學名藥與原廠藥的主要成分,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或作用部位的速率及程度,也就是生體可用率一致,從而支持其療效及安全性。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築指出,在進行生體相等性試驗前,藥商須獲得醫院的人體試驗委員與審議會覈准;參與者在加入試驗前,會收到詳細的受試者同意書,內容包含試驗藥品、試驗程序、風險以及應注意事項,參與者經審慎考量後,自願簽署同意書,纔可以加入試驗,「受試者權利、安全及福祉爲臨牀試驗執行中最重要的考量」,且其執行過程中應符合「藥品優良臨牀試驗作業準則(GCP)」相關規範。
對於「參與臨牀試驗」賺錢的說法,張芳維表示,參與試驗不會接收任何報酬,通常僅針對交通費、餐費、營養費給予補貼費用,也不可同時參與多個試驗,以維護自身安全,同時應避免頻繁重複受試,應符合捐血健康標準,自然就不應有「收錢辦事」的心態,一但受測過程出現任何不舒服,都應向醫療人員反應。
同時,臨牀試驗也不是想參加就能參加的,張芳維說,有些受測者需要空腹,有些則需要進食,如果是身體狀況不能餓太久的,就不適合,加上實驗可能會規定進食時間,吃飯太過細嚼慢嚥也不適合,過程中會也可能需要抽血,容易因此暈針的也不適合。
發生過重大疾病或手術、有藥物過敏等民衆,不適合參與臨牀試驗。圖/食藥署提供
參與臨牀試驗的條件之一,爲健康的成年男性或女性。圖/食藥署提供
臺灣臨牀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張芳維說,學名藥廠都經過嚴謹認證,生產出來的藥不會比較差。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