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自然/物理計算少重實作 化學題幹較缺乏判讀資訊

113升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今登場,首日爲二、三類組考生上場,休息室中考生準備應考,相互擊掌加油。記者林俊良/攝影

113升大學學測自然科今天下午完試,臺北市教師解題團、松山高中教師蔡皓偉評析,今年物理僅2題計算題,「應該有史以來沒看過這麼少的。」多選題則達7題,考生答題時間壓力較大。今年物理如校正迴歸,考法近似於前年側重探究與實作,去年則是計算量大、探究與實作題相對少,但不變的是跨科題型仍較多。

蔡皓偉也指出,今年40至43題組爲生物跟物理結合試題,題幹雖聚焦「捕蠅草」,但將物理探究與實作的電力探討、結論等納入答題書寫,考生如果探究與實作不認真,當下應該會很驚恐,因爲沒答案選要考生「寫出來」,也是試題驚豔之處。

再者,蔡皓偉談到,如44至46題,爲常見經典試題,但考生要能把電磁感應概念完整敘述才能寫得完美,也代表物理概念須先於數學計算。整體而言,物理素養題多,亦要求圖表分析,要真正學懂物理概念而非死算數學纔可脫穎而出,整體鑑別度佳,但評估高分羣不會太多。

建國中學教師劉玉山則評析今年生物試題,他表示,生物難易度適中但相較去年容易,試題內容主要來自必修生物,但若學生有修讀選修生物,則答題上會比較容易。

劉玉山談到,今年第5題爲2023諾貝爾生醫獎時事題,有關RNA疫苗穩定性相關知識;素養導向試題則如2、8、37、38、40題等,也需要學生使用探究與實作能力,注重圖表和實驗判讀結果。

但劉玉山也建議,今年部分題幹缺乏有利判讀的資訊,如38題b小題問題敘述不夠明確,學生恐不太能瞭解答題方向;41題圖表則有一「捕器結構」,捕蟲葉跟捕蟲籠都是葉子的特化,原則上是同源器官,應該先給學生此概念,都是敘述時可加強之處。尤其該題爲非選題,學生多有文字表達困難,如果連方向都抓不住,要寫對難度更高。

北一女中教師吳淑芳則談到,今年化學亦側重探究與實作,如12至13題,考驗學生變因間的相互關係;部分試題也具有跨科特性,如50至53題,結合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有助學生了解自然科學的相關性。整體而言化學科偏難,尤其圖表題佔六成,考生須提升閱讀能力並適應新的考試題型,且計算份量亦不少,考生須謹慎小心。

中正高中教師李雱雯分析,今年地科本土考題,如臺灣的地質、潮汐狀況,以及全球暖化環境變遷題佔一定比例,尤其能掌握本土的地球科學現象會較好答題。罕見的是,今年天文試題注重觀測宇宙概念,過去較難的如不同緯度星空、星光星色等則未出現。但整體而言,地科仍較去年難,答案判斷不易。

闈場內考生則認爲,今年自然科題組結合不同領域,如40至43題爲生物和物理的合科試題,探討捕蠅草的閉合機制;第22至23題組則探討高能粒子束與X光射束如何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的效果,也是新穎題材。試卷內容則着重課內基礎概念,整體難易度適中,考生只要概念精熟、小心誘達選項,應能獲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