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全:關鍵時刻 強有力的供應鏈將成救急“稻草”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14日報道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汽車行業也因此承壓。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汽車行業將帶來哪些不可逆的變化和產業模式的改變?市場、技術、產業鏈等諸方面會呈現出哪些新的特質?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車企有何應對良策?在2020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中,超過300名國內外汽車行業領軍人物匯聚於此,共享作爲業內資深人士的思考與智慧。

論壇上,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徐大全表示,這次從疫情角度來說,因爲博世在中國有很多本土化,所以這部分在疫情期間顯示了強有力的價值,但是還是有很多汽車供應系統、很多芯片來自其他國家,尤其是生產製造環節,更多頭一道工序晶圓基本上在發達國家(歐洲、美國、日本),第二道封裝測試基本上在東南亞國家,所以當菲律賓、馬來西亞不讓復工的時候,企業就會變得非常、非常緊迫。

因此,對於博世來說,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供應鏈,尤其數字化的供應鏈體系,是很難來救急的。

從企業發展方向來說,徐大全堅信電氣化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路線,因此博世在電氣化、動力電池的管理系統氫燃料電池方面一直在投入。電氣化的方向從特斯拉引爆市場開始,到現在中國有很多家生產製造和電動機企業產生,這個過程很難得,接下來會存在洗牌的問題,這個方向博世一直堅持的。

以下爲演講實錄:

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被邀請參加這次會議,也藉此機會跟其他嘉賓一起討論疫情情況下以及汽車未來的發展。因爲過去這麼多年,中國汽車發展非常好,但現在疫情來到以後,不光是中國今年前幾個月銷售急劇下降,現在是全國第一個恢復基本上進入正常狀態的國家,現在歐美的情況更加嚴重。所以從博世集團今年對汽車行業的走向還是非常擔心的。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和探討一些話題。

這是去年2019年博世的銷售,大概相當於人民幣6000多億,全球銷售777億歐元,全球將近40萬名員工,在65個國家和地區有440多個子公司和實體企業,服務大約100個國家。從全球佈局角度來講,實際上老博世創始人在1909年在中國開了第一個維修站,到中國已經100多年以上的歷史,在他創業初期就考慮全球佈局,所以我們現在全球佈局某種程度上比較完整。我們服務20幾萬客戶、800家倉儲、280萬製造工廠(全球)、直接材料供應商將近2萬家,業務公司本身大概有15個業務分支,聚焦左邊汽車、能源建築、工業技術和消費品,我們分四個板塊,中間有15個事業部。

在中國現在有37個生產基地、29個技術中心,在中國總員工大概有5萬多人,大概將近8千人是研發人員。中國去年的銷售額大概接近1100億人民幣,佔全球18%的銷售總額。佈局在全國基本上江浙地帶,最近也開始向西部進行佈局。

這次從疫情角度來說,讓大家突然深深意識到整個物流業是非常重要的。博世在工業4.0方向,在德國倡議企業工業4.0幾家主要公司之一,我們是其中一員。博世從整個工廠、物流供應鏈以及和供應商之間基本上實現了電子互聯,這部分經常以數字化爲中心,從生產製造環節、從下游供應鏈環節等環節基本上都實現了,最近幾年更多是以雲平臺來介入。所以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們相對來說表現非常好,在中國實際上沒有讓任何一家主機廠斷供。但是國外很多國家開始關閉工廠,所以從全球佈局角度,博世首先在中國有很多本土化,雖然我們產品大部分進行了本土化,這部分在疫情期間顯示了強有力的價值。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汽車供應系統、很多芯片來自其他國家,尤其是生產製造環節,更多頭一道工序晶圓基本上在發達國家(歐洲、美國、日本),第二道封裝測試基本上在東南亞國家,所以當菲律賓、馬來西亞不讓復工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非常、非常緊迫。

但是好在3月份、4月份開始爬坡了,但是歐美開始斷裂了。博世當時成立一個全球供貨緊急小組,通過我們的供應鏈把博世其他各個區域的貨往中國拉,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積極跟各個國家政府申請部分復工。

所以這次整個運營中間我們最緊張的是4月份、5月份,到6月份情況緩解一點,但是總共這2個月中間我們感覺到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供應鏈,尤其數字化的供應鏈體系,我們是很難來救急的。

現在汽車行業從某種角度來說是非常國際化的,剛纔跟幾位嘉賓在會議室聊天時也談到,從我最直觀親身體驗,這次疫情中間最敏感的產品就是電子產品、芯片,但是這背後實際上還存在生產製造設備,對國外很多高端生產製造設備的依賴程度從中國現有供應鏈角度來說還是很大的,所以生產製造設備、高精尖的、芯片,對中國來說以前國際化發展很好,大家都不認爲這是一個問題,但是一旦情況有反覆。比如說美國可能更多想從國際化這邊走向更單獨一點或者保護美國的角度來說,有很多限制。這樣一來,我們發現國際化的供應鏈實際上是有問題的。因此這次吸取教訓,對中國未來發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挑戰,當然更多看到的是機會。可能要花4年、5年甚至10年的時間,在某些領域趕上國外的現狀,但是這是大家必須努力的。所以這中間有很多商機可言。

從博世未來發展方向,我們堅信,博世在電氣化、動力電池的管理系統氫燃料電池方面一直在投入。電氣化的方向從特斯拉引爆市場開始,到現在中國有很多家生產製造和電動機企業產生,這個過程很難得,接下來會存在洗牌的問題,這個方向我們一直堅持的。從自動化開始,我們談到L1、L2到L5,博世一如既往的投入,從出行的生態角度來看也好,還是從安全保障來講,自動化都是必須的,所以這部分自動化就巨大。後面互聯化、個性化,生態用車、雲物聯等實現智能化的管理,博世也在做。比如打造智能座艙、雲端電子監控,通過雲端刷新OTA,這方面也在努力。

另外談到個性化,很多人類未來出行模式的變化。過去習慣於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己買車,另外一種是租車,這是我們主要的出行模式,當然除了公共交通以外。但是未來我們共享車的出現,尤其是互聯汽車的產生,把我們互聯化帶入汽車,讓我們出行模式發生了變化。尤其我們現在看到90後、00後他們購買車的慾望並不是很強,所以未來格局變成怎麼樣,值得大家探討。個人認爲在生態鏈上端會出現共享出行的巨頭,比如滴滴,接下來纔有主機廠出行工具等等,這個格局未來會變化,不會主機廠在頂尖,這個變化是深刻。博世也在探求怎麼跟出行服務商的合作,能夠幫助他們做一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我就簡單介紹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