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受賄一起查,別讓行賄人跑了

文丨崔桂忠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聯合多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的意見》,對進一步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堅決查處行賄行爲,重點查處多次行賄、鉅額行賄以及向多人行賄等,還提到正在探索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形成聯合懲戒行賄的工作合力。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行賄受賄是腐敗犯罪的一體兩面,二者緊密相連、互爲條件,沒有受賄就沒有行賄,沒有行賄哪來的受賄?行賄與受賄,原本就是一根藤上結出的兩個毒瓜。有受賄者必有行賄者。受賄與行賄彼此關聯、相互對應,二者如同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寬容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對貪腐行爲的縱容。

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歷來是我們黨懲治腐敗的鮮明立場,也是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的一個重要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但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從近年查處的案件情況看,一些領域鉅額行賄、多次行賄的現象突出,有的行賄人爲謀取自身利益,對公職人員竭力腐蝕、精準“圍獵”,主觀惡性大,後果嚴重。

4月14日,雲南省紀委監委一口氣公佈了31人被查的消息,除了19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還有12個涉嫌行賄人被留置。這是“行賄受賄一起查”的具體實踐。

今年8月,雲南省紀委監委推出的專題片《開爾行賄記》,披露了該公司快速擴張的“秘訣”:“送錢,就可以把一些領導擺平。送錢,一些領導就同意讓你做一些項目。”靠送錢拿項目,開爾行賄案涉及105名公職人員,其中省管幹部9人,處級及以下公職人員96人。

大量案例顯示,行賄在公權力運行的各領域幾乎“無孔不入”,行賄人爲謀取自身利益,對公職人員竭力腐蝕、精準“圍獵”。行賄和受賄都是對法治精神的褻瀆,是對公平正義的挑戰,是對社會道德與誠信系統的重創,是對社會風氣和政治生態的嚴重污染,因而都是人民羣衆深惡痛絕的衆矢之的。

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反腐敗鬥爭深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一段時期內,司法實踐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查受賄、輕辦行賄”的現象。辦案機關出於突破案件的需要,在查辦賄賂犯罪案件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受賄線索的審查,只要行賄人主動配合、積極交代問題,一般會予以輕處。過往的事實早就證明,重受賄、輕行賄的不對稱處罰模式,不利於從根本上懲處和預防賄賂犯罪。

行賄不查,受賄難止。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反腐敗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明確提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只有行賄和受賄一同受懲,才能構築起全民防“賄”的堅實堤壩。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既是法治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盼。治理腐敗必須雙拳出擊,既打受賄,又打行賄,才能通過不懈努力贏得整個社會的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編輯:易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