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在車間丨這裡的工人一直在“向新突破”

【新質生產力在車間】

原標題:這裡的工人一直在“向新突破”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釗

每1秒可生產1個電芯,缺陷率僅爲十億分之一;

全球每銷售3輛電動車,就有1輛車的電池出自這裡;

發佈單體能量密度達500Wh/kg的凝聚態電池,開啓載人航空電動化的全新場景;

打造全球首款採用磷酸鐵鋰材料並可實現大規模量產的4C超充電池,讓“充電10分鐘,續航600公里”的憧憬走進現實;

在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這裡的工人一直在“向新突破”。

6月18日早上8時,寧德時代大樓塗布車間裡迎來了穿戴防塵服、“全副武裝”的工人,他們也是運用人工智能、先進分析和邊緣/雲計算等技術,實現“極限製造”的那羣人。

在風淋室裡完成10秒的除塵後,車間主管餘志福開啓了一天的工作。

塗布車間裡,8臺塗布機並排擺放,佔據了生產區域里長130多米、寬60多米的面積,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塗布機上,一卷鋁箔在放卷裝置的操控下徐徐展開,厚度僅有13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直徑的六分之一。而一卷鋁箔的總長度最長可達1.5萬米,接近兩座珠峰的高度。

塗布工作,就是要操控機器在鋁箔的正反面均勻地塗抹上預先調製好的漿料,待烘箱烘乾後,再重新繞帶成卷。一卷鋁箔完成上述的塗布工藝通常需要1小時,而這也是決定電池質量的“關鍵1小時”。

塗布過程中,餘志福和車間的操作員要時刻關注製程監控系統,確保將鋁箔表面的塗布厚度偏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

完成如此精密的製造工藝需要機器,更需要駕馭機器的技術工人。

2015年,餘志福入職寧德時代,從3C數碼消費類電池轉做汽車動力電池。當時的餘志福怎麼也想不到,僅有高中學歷的自己可以從車間裡的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長爲“琅琊榜”上的工藝大師,享受企業給予的股權激勵。

“要爲藍領工人搭建職業發展的通道,讓技術工人看得到出路和希望!”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31歲時在東莞創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設想,如今在寧德時代落了地。

作爲當地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單位,2019年寧德時代在曾毓羣的主導下首次推出“技能琅琊榜”,目的是在一線產業工人中選拔高技能人才。

當年,寧德時代在電池製造工藝中選取了塗布、卷繞和焊接這三個工種開放“打榜”。餘志福成爲48位參與打榜的塗布技師之一。經歷三輪評審,6名技術工人最終入選“琅琊榜”,獲得“工藝大師”頭銜,餘志福便是其中之一。

“揭榜”成功後,餘志福晉升爲寧德時代的“七級技術員”,獲得了超過20%增幅的薪資增長。而在原有的職級體系中,“六級技術員”曾一度是寧德時代一線技術員的“天花板”。

在這條“打榜之路”上,餘志福不單要掌握塗布工藝。從勻漿系統到激光焊接設備,從寬幅塗布裝備到高速卷繞裝備,從極耳成型機到連續輥焊機……在這座全球“燈塔工廠”裡,智能製造不斷重塑着車間生產的分工與格局。

“必須‘一專多能’。”餘志福坦言,“車間上線的每套智能裝備,都在爲工人的‘技能六邊形’提供技術能力提升的發力點和增長極。‘塗布工人不僅要會塗布’越來越成爲車間工友們的共識。”

“寧德地區一線生產人員超過2萬人,佔公司僱員總數六成以上,其中‘一專多能’的技術工人佔比達到了91.3%。”寧德時代工會主席詹書知清醒地認識到,“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根本還是要靠這羣懂技術、會創新的技能人才。”

塗布之後的工藝,依然考驗工人的技術。

在全國工人先鋒號N2陰極備料車間,智能機械通過輥將附着有正極材料的極片進行碾軋,以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冷壓後的極片根據生產電池的尺寸需要,在預分切設備上進行分切。這裡生產的新能源電池正極極片,佔整個電池成本60%之多。提升電池極片優良率便成了車間負責人堯偉和團隊成員技術攻關的方向,也是驅動車間工人向“多能型”轉變的動能。

“哪怕良品率千分之一的提升,也需要工人百分百的技術投入與用心。”堯偉說。他給記者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2022年,車間“一專多能工”的比例爲88.6%;2023年,“一專多能工”佔比達到了91.3%,產品的優良率也更加穩定。

“知行兼備、‘一專多能’的新型產業工人正在重塑寧德時代的核心競爭力。”詹書知表示,“產業工人面前,也有了一條更爲廣闊的成才之路。”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