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賴清德煙火式演說 不見政策願景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的內政論述,出乎意料的空泛。幼托、房價、食安、薪資、治安,民生各面向都提到了,但各議題都只剩一句話,還都以「要不斷改善」、「要持續強化」、「創造更好的」等煙火式口號描述願景。政策目標有多蒼白,實現路途就有多艱難,這恐怕也源於過去蔡政府八年間有太多被包裹了糖衣的燙手山芋。

行政院前院長陳建仁卸任前夕細數蔡政府任內五花八門政績,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少子女化對策、社會住宅、提升人行安全計劃,這些政績像極了一整桌豐盛甜點,歷經過去幾年撒幣不手軟的政策手段,甜點上的糖霜奶油誘人可口,到了新政府接手時,要面對的卻是收拾殘局:吃不飽的要加碼、吃不到的要伸手。

拿青年最在意的居住正義來說,蔡政府時期房價創下歷史新高,喊出八年要蓋廿萬戶社宅卻沒有達標;內政部推出三百億元擴大租金補貼,看似減輕民衆負擔,實際面對的卻是房東以各式藉口調漲房租;爲了解決少子女化國安危機,大撒幣是治本方式嗎?還有號稱全面改善行人交通安全,但行人走在路上,安全了嗎?更不用說當年端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加碼再加碼,留下多少爭議。

最棘手的以能源政策莫屬,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隨核電廠陸續退役,發電基載愈來愈緊張、臺灣電力系統韌性不足,導致供電品質、效率不彰,當政策與資源配置朝半導體等能源消耗產業傾斜時,賴重要的民間智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多次主張「核二、核三延役」,是否取下「反核」神主牌重擔,抉擇權在賴政府手上。

至於總統肩負重責的兩岸外交,蔡政府執政八年在親美抗中大戰略下,臺美關係雖有進展,兩岸關係卻進入冰點,連帶影響我國外交關係。八年來,中華民國丟了十個邦交國,目前剩十二個友邦,創歷史新低。急轉直下的兩岸關係,經過昨天就職演說,恐怕更加冰凍,若賴政府不再期待陸客,又要如何翻轉停滯的臺灣觀光業?

過去民進黨靠立法院絕對多數護航,中央施政看似一帆風順,如今國會三黨不過半,「少數總統」賴清德上臺後,必須克服朝小野大的挑戰,恐怕不是一句「民意成爲後盾」就能突圍。

前總統蔡英文曾說,「我花很多錢是事實,但我有本錢」。試問,賴總統有多少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