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安慰劑當藥方 賴政府裡外不是人
賴總統就職演說讓兩岸定位戰略清晰化,共軍啓動軍演、對臺挑釁加強,雙方缺乏互信,不願真心換絕情,也讓兩岸交流開放管道愈走愈狹窄。路透
五二○後兩岸持續互探虛實,六月一日「赴陸禁團令」並未解禁,鷹派當道的賴政府想出「舊團可出發」策略,想表達「釋善意」卻被解讀爲「開小門」,換來福建踩線團技術性延期,成了一帖爲德不卒的安慰劑。
禁團令橫跨蔡政府、賴政府,今年二月間,蔡政府以大陸片面改變M五○三航路爲由,祭出「禁團令」,讓本來三月將全面解禁的赴陸旅遊團瞬間破滅。但爲保障旅客權益,已招攬成團、三到五月的旅客仍可出團。
蔡政府一刀切,原意保留空間讓兩岸交流的未來方向,留給五二○上任的賴政府決定。但賴總統就職演說讓兩岸定位戰略清晰化,共軍啓動軍演、對臺挑釁加強,雙方缺乏互信,不願真心換絕情,也讓兩岸交流開放管道愈走愈狹窄。
從蔡政府到賴政府,對陸政策溝通平臺未變,同樣是鷹派與鴿派角力,國安團隊當煞車皮,陸委會、交通部扮演潤滑劑。不同的是,賴政府核心價值恐未確立。
這從各個決策單位對賴總統就職演說「畫重點」的歧異度可以窺見,有的在「觀光旅遊、學位生來臺」畫了紅線,有的在「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雙邊對等」塗上螢光筆,一個是裡子、一個是面子。
究竟是要先顧對等尊嚴的面子,還是操之在己的裡子,當兩者拉扯時,決策單位優先順序有所差異,整體決策就會搖擺,最終絞盡腦汁做出「多一點點堅持」、「有一點點交流」的舊團出發令對內交代。結果就是北京認爲沒善意、業者怨聲載道、抗中派擔心鬆動,各方不討好。
於是兩岸交流再次陷入僵局,兩岸敵意螺旋持續上升,觀光產業依舊畸形,旅客與業者成爲籌碼,權益依舊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