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球治理下的大國競爭

(圖/新華社)

最近全球最低稅率與碳排放稅的制定,以及中美元首會談,引起全球關注,相關的解讀文章很多,但大多沒有從大國之間競爭互動的角度去進行深入探討。

首先是全球最低稅率。目前全球超過130個國家宣佈加入「全球最低企業稅計劃」。此項全球稅收制度的改革有兩個主要面向:第一是企業稅最低15%。將過去所謂的避稅天堂及各國之間瘋狂減稅讓利的競爭畫上終點。第二是以「價值創造地」來重新畫分國家之間的稅收徵收權。這特別是針對大型網路平臺巨頭,例如臉書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常設機構,因此過去所在國是無法對他們在本國的價值活動徵稅。

例如美國經常批評跨國企業都把財務總部搬到低稅率的歐洲國家,比如蘋果、谷歌、微軟的財務總部就在愛爾蘭;歐洲過去也經常抱怨無法對美國網路公司徵稅。現在各主要大國願意相互妥協達成協議,主要是這兩年的疫情耗盡了絕大多數國家的財政資源,各國急需開拓新財源,因此聯手向低稅率的小國及跨國公司開刀。

碳排放稅則會改變全球產業利用能源的方式。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由英國主導、以煤炭爲核心,英國靠着蒸汽動力縱橫四海。第二次能源革命則是美國發動的電能及內燃機的革命,讓美國引領了全球產業、經濟的發展,從而成爲世界霸權。同樣地,這次誰能引領新能源革命,誰就能引領未來全世界的產業發展。

新能源革命是用可再生的能源(風、光)或核能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其主要驅動因素是全球氣候變遷產生的危機感。過去有非常多人質疑全球溫度升高導致氣候變遷是否真實存在?但近年來質疑漸漸減少,全球各國逐漸對此達成難得的一致共識。

歐盟已決定從2026年開始徵收碳排放稅,這個決定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他們給自己的能源結構調整隻留下了5年時間,其實也是給其他發展中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留了5年時間。換言之,未來歐美國家將根據商品來源國的能源情況額外進行碳排放稅的徵收,如果是使用清潔能源,碳稅就是0;反之,使用碳排放量很高的煤電,就會被額外徵收商品金額20%以上的碳稅。試想,自由貿易區也不過是在WTO的基礎上再減免4%左右的關稅,碳排放稅將會影響跨國企業的全球佈局。

實施全球最低稅率,實際上剝奪了各國利用租稅優惠來實現產業鏈轉移的可能;徵收碳排放稅,實際上抵消了發展中國家依靠廉價的生產要素來進行產業競爭。但中國已經過了利用租稅優惠來吸引外資的階段,而且不管是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或超高壓輸電系統,目前中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均居世界第一,核電技術也仍繼續快速發展。

川普執政時,喜歡用減稅作爲提升美國競爭力的武器;他偏好石化能源,也對全球氣候暖化的說法嗤之以鼻;他發動貿易戰,以高額關稅逼迫在中國的供應鏈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即使川普仍在美國擁有高人氣,但最低稅率與碳稅削弱了其他國家取代中國製造的可能性,這代表川普路線在國際上的孤立,及對中國的貿易戰設想的結束。

最後是中美最近的元首會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說:「美國現在對華政策的目標,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內建立一個兩大國都能有操作空間的國際體系,我們要的是那種共存」。因此,中美必須加強溝通、管理分歧,「這不是新冷戰」。

中美共同推動全球最低稅率;中歐推動價值創造地課稅原則;中美歐三者聯合推動碳排放稅;中美高層會晤達成共同操作國際體系的共識,這也是中國深度制定全球新規則及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第一次。這對臺灣的政府到企業,以及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都將有深刻影響。(作者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