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氣候經濟 中國可扮演推手
喬治艾娃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有着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國家與世界經濟大學等學歷,曾擔任歐盟執行委員會預算及人力資源副主席、全球適應委員會聯合主席及世界銀行
喬治艾娃近日接受大陸官媒新華社專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再次表明全球經濟是如此相互依賴,同時凸顯多邊合作的價值。而各國應抓住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風險的契機,加大綠色投資和多邊合作,促進全球經濟實現綠色和包容性復甦,中國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喬治艾娃指出,IMF已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8.1%上調至8.4%。目前中國經濟復甦正通過貿易管道和中國對原材料、消費品和製成品的需求,爲全球其他地區帶來積極溢出效應。同時,中國在重振全球貿易、支持開發中國家經濟復甦和推動向「新的氣候經濟」轉型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她認爲,中國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災難性影響的重要動員一部分;中國人民銀行重視綠色投資品質,注重與氣候相關的金融穩定風險,系統性地爲設立綠色金融標準提供良好指標。
喬治艾娃還表明,新冠疫情再次表明全球經濟是如此相互依賴,同時凸顯多邊合作的價值。她呼籲爲經濟復甦滯後的國家提供全面政策支持,避免全球經濟出現「危險的分化」。
她強調,目前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務是在全球加快接種疫苗,「在手臂上打一針是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快方式」,併爲所有國家帶來巨大價值;結束新冠危機能讓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到2025年增加近9兆美元。
喬治艾娃也說,氣候變化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構成的風險日益增長,在當今全球經濟努力走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衰退時,抓住機遇擴大綠色投資、推動經濟轉型尤爲重要,而且爲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可帶來經濟增長和就業。
她稱,氣候變化可能給部分行業和企業帶來轉型衝擊、令金融機構蒙受損失。IMF正加強與氣候相關的金融穩定風險評估,爲成員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政策建議和能力培養支持,並考慮對金融體系抵禦氣候風險進行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