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企業:意外的利潤倍增與逃不掉的搶人大戰

“剛畢業博士,平均水平四五十萬(薪酬)是有的。”

在上海車展期間,紫光國微副總裁蘇琳琳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候表示,近來芯片產業人才的薪資水漲船高。

中國本土的芯片人才本就整體匱乏,而且短期內看不到緩解的跡象。“國內現在半導體企業的人才,加起來60多萬,缺口可能還有60、70萬左右。”蘇琳琳對記者表示。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增長,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促進了芯片需求的大增長。

對於理工科畢業的博士生來說,如果從事邏輯芯片的設計工作,那麼還是“比較容易上手的”。更難的部分則在於半導體的後道工藝環節,比如製造和封裝測試等環節,因爲這些環節往往涉及與材料學、機械工程、物理領域的交叉。

近年資本蜂擁而入半導體產業,而人才的培養遠遠慢於資本流動。這一趨勢加劇了人才的短缺,用蘇琳琳的話說,整個市場上都在搶人。

“資本大量進入以後,整個行業的人才需求量進一步增加。”蘇琳琳觀察到,一些公司在招聘的時候,翻一倍去挖人都是很正常的工資水平,翻2.5倍到3倍去招人也是經常的事兒。

在車載芯片領域,人才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

車用芯片是紫光國微公司新加入的賽道,此前該公司以智能安全芯片和特種集成電路見長,2020年紫光國微的智能安全芯片出貨量創出歷史新高。今年車規級芯片極度緊缺,且主要集中於MCU產品,這一品類也是紫光國微想要開拓的重點之一。近日,紫光國微公開發行可轉債募資金15億的申請獲批,其中一個主要投資方向即車載控制器芯片研發及產業化。

相對消費電子領域的芯片,車規級芯片有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正在運行的手機如果驟然死機,重啓也許就能恢復;但一輛時速八十公里的汽車如果因芯片而出現故障,可能意味着車毀人亡。

跨國企業在國內銷售車規級芯片,但這些芯片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這種模式無法帶動國內人才的培養。

博世是世界範圍內最大的MEMS廠商之一。在車展期間,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的時候表示,博世的MEMS“基本上都是進口的”。博世在車用芯片領域的大供應商都是國際企業,比如博世的芯片供應方包括了英飛凌、恩智浦、瑞薩半導體以及意法半導體,它們的生產和封裝等等都在國外,而它們是最大的汽車相關的芯片供應商。

本土企業要想發展車規級芯片,一個辦法是從其他芯片板塊選人培訓和轉崗,另外則是從海外招聘成熟的車規級芯片人才。“紫光國微風因爲要做車規芯片方向的佈局,甚至從前年就在全球做人才引進的規劃。”蘇琳琳告訴記者。

半導體企業的人才大戰,反映出企業對於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

從最新披露的業績來看,部分頭部的半導體公司實現了利潤迅猛增長。IC設計公司韋爾股份2020年利潤增長超過三倍;紫光國微的年報顯示,其去年的淨利潤大增98.7%至8.1億元,與此同時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也上升到18.5%;生產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公司利潤同樣實現了倍增。

不過,未雨綢繆的企業高管知道,超乎尋常的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在2020年的業績說明會上,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提醒投資者,半導體設備公司的業績往往會經歷大幅的動盪。蘇琳琳同樣表示,今年芯片供不應求的狀態會進一步強化利潤上升空間,但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空間,一旦產能和市場重新平衡,整個芯片板塊的利潤空間會下降。

徐大全認爲,供需的轉折點就在今年的二季度。芯片的保供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改變需要整個芯片產業擴充產能。通過對產業和各家芯片工廠的擴產狀況評估,徐大全認爲:“市場供需預計第二季度可能最嚴峻,三四季度可能仍然非常緊張,但是會好一點。”

半導體是技術驅動型的市場,利潤的長期增長要靠技術革新來實現。當下芯片市場的火熱,帶來了大量的投資和新創企業,但蘇琳琳認爲大浪淘沙的時候不遠了,能夠留下來的是很少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