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論|抓住機遇向“千億縣”邁進

縣域經濟強,是江蘇經濟的鮮明特徵。江蘇長期“霸榜”全國百強縣,“千億縣”數量雄冠全國,一直爲人所津津樂道。其實,在這些“高峰”和“高原”之外,一批生產總值正往千億級邁進的縣,正迸發出旺盛的發展活力。“中等生”的產業崛起故事,頗具啓示意義。

徐州新沂,鎮江句容,這兩個縣級市在2023年的GDP均未超過千億,它們一個是差了“臨門一腳”,一個正加速追趕目標。相似的數據背後,兩地的產業發展之路特色鮮明。新沂走的是優勢互補之路。新沂靠化工產業“起家”,但也因環境之痛付出了沉重代價。在轉型過程中,新沂市依託自身化工產業基礎,借力徐州傳統紡織業優勢,瞄準了工藝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新材料產業賽道,經過多年深耕,從新材料的“一根絲”開始,逐漸形成了高端紡織產業“一條鏈”。句容走的是協作共建之路。句容離南京很近,便於借力南京的創新資源。當地緊密對接在寧高校豐富的科教資源,承接南京優勢產業的外溢,靠着“研發在南京、生產在句容”的新模式,推動新型電力裝備產業在市場立穩腳跟。

新沂與句容,優勢產業、發展模式各有側重,但梳理它們的產業掘金,又契合着同樣的主線:其一,靠培育新質生產力“彎道超車”。新沂的化工產業包袱沉重,句容面積小、人口少,靠傳統的發展方式很難突破自身限制。只有向創新要發展、向新質生產力要動力,才能補齊各自的短板弱項,走上更高質量的發展賽道。其二,乘着區域協調發展的東風“扶搖而上”。縣域資源有限,不能僅盯着自家“一畝三分地”,困於“縣域思維”。近年來,我省加快區域協調發展,爲縣域經濟提供了“加速跑”的機會。縣域承接城市的產業轉移,吸引高端要素的聚集,不僅推動自身增長,也實現共贏發展。新沂作爲紡織業“後起之秀”,反過來提升了徐州紡織產業的整體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就是一個明證。

可見,新質生產力爲縣域經濟提供“驅動”,縣域經濟則爲新質生產力提供“載體”,而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就是兩者之間的“媒介”。重大科技創新通過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改變了城鎮的空間格局、就業結構和生活方式;縣域經濟的良好基礎,也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了應用場景和廣闊空間。將培育新質生產力和區域協調發展作爲縣域經濟的“鳥之雙翼”,一批曾經發展落後於人的縣,完全有望實現自身的大踏步跨越。

有觀點認爲,縣域經濟一旦達到千億規模,發展模式就近乎城市,自身工業化也進入中後期,是縣域發展的里程碑。2023年,全國59個“千億縣”以全國1.2%的陸地總面積、4.5%的常住人口,貢獻了全國7.6%的GDP、1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產值、10%左右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更多縣抓住機遇加速邁向“千億”,對我省而言不僅有條件實現,也有必要實現。將縣域經濟優勢轉化爲省域經濟優勢,更多的千億縣不可或缺。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縣域經濟予以高度關注,提出要“在區域一體化和城鄉融合發展中找準定位,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依託城市在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做好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縣域產業與城市產業的彼此呼應,將形成更有力的協同效應,爲經濟高質量發展點燃新的引擎。

(袁媛)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