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馬賽克拼貼妝點 街頭處處巧思
臺中市烏日區五光社區利用磁磚、織帶等地方產業特色推動社區營造,以馬賽克拼貼創作生動的街頭傢俱和候車亭。(潘虹恩攝)
臺中市烏日區五光社區利用磁磚、織帶等地方產業特色推動社區營造,以馬賽克拼貼創作生動的街頭傢俱和候車亭。(潘虹恩攝)
社區居民利用下班、假日加入社造,甚至挑燈夜戰趕工拼貼馬賽克畫作。(徐鳳英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五光社區結合在地磁磚、織帶等企業,在活動中心、住宅牆面、公車亭等社區街頭巷弄間拼貼出一幅幅充滿農村風情的馬賽克畫作,成爲社區特色。特別的是,這些企業老闆不僅提供材料,也利用下班時間投入社區營造,親自拼貼、彩繪作品,趕工時也忙到深夜,大家都開玩笑說:「早上做老闆,晚上當小工。」
走進五光社區會發現,雖然社區面積不大卻處處可見巧思,居民用磁磚馬賽克、織帶等物妝點街頭巷尾,重現早期農村風貌,有牛隻開墾農田、五分車載運甘蔗等景象,還有各式馬賽克拼貼的街頭傢俱,社區小而精緻。
磁磚經銷商總經理、五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林榮芳分享,過去投入社造時常思考社區有什麼特色,當時想到這裡有磁磚產業,便結合地方企業用磁磚做馬賽克拼貼、街頭傢俱,同時融入社區意象,例如五光社區早年又稱「五張犁」,牛就像地方守護神,因此規畫在社區東西南北中5方位打造社造點。
回顧社造過程,林榮芳說,馬賽克拼貼遠比想像中複雜,磁磚要1片1片剪小,貼上牆面時也要細細思考如何拼貼,才能更細緻精美,費工又耗時。當時大家白天要上班,就利用下班後、假日時間做,常常一做就到凌晨1、2點,持續2、3個月,每幅作品都如此辛苦誕生。但看到從開工時「小貓2、3只」,最後約3、40位居民陸續參與,作品在大家合作下產生,真的超感動。
織帶企業負責人、五光社區發展協會總顧問廖學鈴說,他投入社造10幾年,也遇過有人說「你怎麼這麼傻,自己的工作不做,跑來做這個(社造)?」但他認爲,社區就是付出多少、收穫多少,自己爲社區付出、幫忙,遇到問題時鄰里間自然互相幫助,不用太計較過程;有社區發展協會帶動居民一同參與,感情就更加凝聚,生活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