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民”多了起來
原標題:“新村民”多了起來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邱犇
“今年過年期間,村裡來了好多年輕的‘生面孔’。”望着熙攘的人羣,64歲的陳學雲笑道,“以前哪見過這架勢啊!”
陳學雲是浙江省安吉縣梅溪鎮荊灣村村民。幾年前,荊灣村還是一個典型的“老年村”“留守村”,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2900多人口中40歲以下的只有20餘人。
變化發生在2023年。安吉縣圍繞“招引10萬青年大學生”的目標,堅持把吸引青年入鄉發展作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着力提高鄉村人口“含青量”,讓鄉村更加年輕、時尚、活力。
“85後”張華在“青年入鄉發展”計劃的推動下,來到荊灣村,接任村黨委書記一職。“產業興,則鄉村興。”張華認爲,要想讓村裡的產業興起來,首先要喚醒沉睡的資源。
2024年10月,一座由廢棄舊廠房改造而來的文創園開始營業。這座名叫“自由集”的園區集納了咖啡館、酒吧、餐廳、家居館、共享菜園等多種業態。外觀保留着廠房的原貌,並不起眼,但內部卻十分精緻,處處彰顯“工業風”。
園區主理人王麗君介紹,自己因爲嚮往鄉村恬靜的生活,在2021年便辭去城裡的工作,開始入鄉創業,開了一家“村咖”。“自由集算是我的第二份作業了,項目運營後將豐富荊灣村文旅消費業態,加上租金、遊園券5%的收入等,每年能爲村集體增收70萬到80萬元。”
目前在自由集,像王麗君這樣離開都市當“新村民”的年輕人有30多名。他們分別活躍在咖啡製作、酒品調製、宣傳運營等不同崗位。
王麗君還記得,建設之初,村民對自由集並不看好,一個勁搖頭:“年輕人瞎折騰!”甚至建成後也有村民評價“難以理解”。
漸漸地,村民們發現,這羣年輕人“折騰”起來的文創園,竟真的吸引來了許多年輕遊客。春節假期,杭州、蘇州、上海等多地的市民紛至沓來。“我們是在小紅書上被‘種草’的,聽說這裡拍照很出片,就和朋友一起過來了!”來自上海的王琳秋說。
如今,荊灣村的人氣比以前旺了。民宿、書店、藝術空間等相繼佈局運營,不僅提升了整個村子的顏值和內涵,還爲新老村民提供了更多休閒好去處。“目前,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已有超過100人,也算是變身成一個‘年輕村’了。”張華說。
“這羣年輕人,正成爲喚醒鄉村新觀念、鏈接城鄉要素資源的重要力量。”張華表示,“下一步,我們打算進一步利用村裡的水域、灘地等資源,開發更多鄉村旅遊項目;同時,我們還將建造屬於年輕人的公寓,爲更多非本村的年輕人留在這裡提供保障。”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