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正處於數字化轉型關鍵階段,衆多中小企業順應數實融合發展趨勢,積極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發展。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頂層政策佈局與地方實踐探索雙重驅動下,取得了系統性、突破性進展。一方面,中小企業數字化覆蓋面顯著擴大。據統計,我國6000萬家中小企業中,超過60%已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拓展業務,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深化。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梯度培育體系不斷完善,構建起以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爲引領的數字化轉型“雁陣”格局,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揮頭雁領航作用。此外,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持續深化,經歷了從基礎信息化到網絡化、智能化的演進歷程。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這些企業從主動適應技術變革轉向藉助數字化手段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從工具應用到能力構建的躍升。例如,浙江省的中小企業發展從機器換人起步,歷經智能化升級,邁向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初步形成“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的遞進式升級機制與全鏈條集成數字化轉型模式。2024年,浙江有13個案例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

面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一系列相輔相成的政策陸續出臺: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等等。這些政策從專項行動、長期規劃到具體實施指南,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體系,切實推動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4部門近期聯合印發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應改盡改,全國規上工業中小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中小企業上雲率超過40%。

不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當前仍面臨區域與行業發展不夠均衡、資金成本負擔沉重、融入產業鏈協同生態困難、轉型內生動力不足、數字化人才短缺等問題。因此,需多方協同發力,凝聚起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強大合力。

強化產業政策扶持。擴大數字化轉型試點,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傳統行業的傾斜力度,縮小區域間、行業間數字化差距。通過精準獎補、稅收優惠等政策,降低中小企業轉型資金門檻與運營成本。推進“鏈式轉型”模式,發揮鏈主企業、產業園區、產業集羣的引領、集聚、協同優勢,帶動鏈上中小企業轉型,提升數字化水平。打造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技術、人才、信息等優質資源,降低企業資源獲取成本,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激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驅動力。中小企業應結合業務特點和發展階段,制定分階段、可操作的數字化轉型規劃,確保轉型科學性與可持續性。主動融入產業鏈協同生態,藉助行業平臺和龍頭企業實現資源共享、能力互補,構建“以大帶小”的協同轉型格局,提升數字化能力與競爭力。加大數字化投入,引入適合的數字化工具和平臺,提升生產、管理、營銷效率。以需求爲導向,藉助“數字診所”等服務平臺,獲取定製化轉型方案,實現精準高效轉型。

構建引育並重的人才保障機制。教育部門應優化高校專業設置,加強與企業合作,開展定製化人才培養。推動高校及職培機構開設數字化轉型課程,爲中小企業輸送專業人才。鼓勵中小企業拓寬引才路徑,以顧問聘任、校企合作等方式吸納高端數字化人才。開展員工數字化技能培訓,培育技術與管理兼具的複合型人才。構建激勵體系,將數字化成果納入績效考評,獎勵轉型貢獻者。藉助多元渠道提升數字化素養,適應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實現個體與企業協同發展。

(作者陳 闖 系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