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駿》《想見你》大陸熱播 臺劇破繭而出

柯佳嬿(左)、許光漢抱着參加畢業典禮心情出席《想見你》映後直播,兩人都感傷哭了。(摘自yahoo!tv)

熱門臺劇《想見你》於2月16日正式收官。這部穿越愛情劇不僅在臺灣創下收視新高,在大陸平臺播出後,亦獲得良好的口碑,大陸微博上關於《想見你》的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40億次,成爲肅殺的疫情氛圍中的一股暖流。

《想見你》在兩岸獲得的熱度與好評,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首先該劇集的情節與架構十分完整、巧妙,該劇以「莫比烏斯環」式的反覆穿越爲線索,不斷進行「推理─反推理」的轉變,吊足觀衆胃口。而穿越回的九十年代的臺灣,也喚起許多觀衆的共同記憶,尤其在伍佰的《last dance》音樂裡,真實的歷史感與場景感與懸疑設置相輔相成,共同推進劇情前進。

而另一方面,《想見你》在愛情懸疑的主題下,展現了多元的維度與討論。劇中性格內向不被身邊人接受的陳韻如、有聽障但默默喜歡着陳韻如的莫俊傑、痛失所愛的黃雨萱、一直冷靜穩健的文磊叔、爲愛犧牲的李子維和性少數者王詮勝,這展現出編劇對每個角色的良苦用心,編劇嘗試將人物塑造得更爲立體,這樣社會每個羣體的成員都可以與劇中人物產生共鳴,並在劇情的引導下探討相關議題,展現出多元的可能性。

《想見你》的成功之處正源於二者的結合。愛情推理是它吸引觀衆觀看與參與其中的「餌料」,隨着劇情的深入推進,導演與編劇的野心開始展現,穿越的代價、愛情最終的結果自然是觀衆關心的問題,而當受害者成爲了加害者,不同身分與性格的人物之間彼此形成了交錯的倫理關係甚至超越穿越體裁本身,隨着「陳韻如之死」劇集的內核被全盤托出,讓觀衆獲得了多層次的觀感體驗,並由此思考背後的倫理與現實問題。

回顧過去的一整年,《想見你》並不是第一部給大陸觀衆帶來驚喜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同樣在大陸收穫了極好的口碑,人們漸漸發現,臺劇似乎不再是過去「製造偶像」、「製造愛情」的刻板印象,在製作模式、議題聚焦、類型選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不同。這些臺劇擺脫過去冗長的劇集、扁平化的人物設計與俗套的劇情設計,採取短小精悍的策略,儘量在較小的劇集體量下去完整刻畫每個細節,試圖加入對現實與人性的討論,拓寬了劇集的深度、廣度,如此一來可以吸引社會各個階層的觀衆,廣泛地參與到討論中,其所獲得的社會效益可以反哺現實問題,增加相關議題的曝光度與討論度。

臺劇的新發展不僅給大陸觀衆帶來新的觀看體驗,也再次獲得相關從業人員的討論與關注。縱觀近年來大陸的電視劇產業,不乏有如《琅琊榜》、《甄嬛傳》、《北平無戰事》、《慶餘年》等佳作,這些作品來到臺灣收穫了許多臺灣觀衆的青睞,影響了臺灣的電視劇產業。但大陸當下的電視劇產業熱衷於追大IP,進行大製作、請流量明星,疏於對劇情本身的研究,疏於演員自身演技的精進。

這並不代表兩岸的電視劇製作此消彼長的趨勢,但呈現出電視劇業態更多元的發展方向。去年爆紅的這幾部臺劇,其背後的製作邏輯與劇集本身要表達的價值觀與現實意義的確值得大陸從業者學習與借鏡,它們提供了一些新鮮的因子和觀念,並且善於「以小見大」,其背後所凝結的價值觀與社會責任感以及對人性的大膽討論是它們產生廣泛社會共鳴的重要原因。當然,相較於臺灣影人,大陸的從業者還要面臨着審查的壓力,這也是現實因素之一,如何在現有情況下製作出風格不同、討論多元、深度觸及現實與社會痛點的精良劇作,值得兩岸的從業者與觀衆們繼續探索與深思。期待在2020年能見到更多製作精良的臺劇,在兩岸的電視劇產業颳起一場新的風暴。

(作者爲清華大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