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打房千萬不要把臺灣經濟打掛了!
【文/謝金河】
四月二十三日臺股觸及九○二二.二八的新高點,正如先前我們提及的在五二○之前,臺股會試圖往馬總統就職的九○六八.八九的高價前進;不過,臺股在九○○○點大關似乎有一股說不出的沈重阻力,且在二十一日成交量一度萎縮到六七一.二五億元,看得出市場對九○○○點大關充滿了戒慎恐懼。
從一九九○年以來,臺股多次挑戰九○○○點,且每次市場都會出現「臺股上萬點說」,每次臺股跑到這裡,市場就充滿了萬點的熱烈期待,但這次市場顯得異常冷靜。到目前爲止,我還沒有在報紙、電視上看到,或任何一位股市分析師敢大喊臺股上萬點,甚至散戶看到九○○○點都立刻減碼降低持股,因爲過去九○○○點給大家留下很多不愉快經驗,到了九○○○點逢高減碼、居安思危成了市場共識。
由於市場人人有戒心,九○○○點上下臺股量縮,我的看法是臺股在九○○○點上下的盤整可能會持續一陣子,且市場暫無大跌的危險,除非國際股市出現反轉,不過四月即將結束,進入五月是傳統繳稅季節,大家必須留意大股東賣股繳稅,這對臺股有一定的壓力。
打房政策應該更細膩
不過目前要留意的是,財政部長張盛和與房市空頭總司令張金鶚共商打房大計,最後端出來的是要在兩年內讓房價跌三成,也就是說要把眼前的房價所得比從一五倍壓到一○倍,張金鶚對外放話說,「絕不放鬆,我們是玩真的!」
打房的政策很容易得到朝野共識,就像對有錢人多課稅,大家都贊成,但我擔心的是打房若打過頭,就像證所稅政策,不小心就變成災難,對臺灣經濟可能又是一次重傷害,像是把房價所得比從一五倍縮到一○倍,這當中就有不同的操作法,一個是積極正面的提高家戶所得比,也就是把所得提高,讓大家都有能力買得到房子,另一個是揮舞關刀,把房價劈頭砍下去,這種「棒打出頭鳥」是馬政府一貫的思維。
就像證所稅多加了一條大戶條款,把交易超過一○億的人多加證所稅,這是離譜荒謬的事,大家都知道,假如一位大戶到百貨公司購物,每年消費超過一○億,那麼百貨公司一定給這位大咖超級貴賓級禮遇,但是臺灣卻對進出股市最多、貢獻證交稅最多的大戶,施以課重稅的待遇,請問這位貴客會不會走?金管會費盡心思想要提高臺股成交量,但臺股到了千億左右,似乎到了盡頭,顯示大戶回來不踊躍。
今天對付房地產也是同樣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政府不能提升人民所得,做法也要十分周延,最起碼目前對股市課重稅、對房地產網開一面,想得周到一些,作法千萬不可太急躁,假如臺灣房市兩年內跌三成,這對股市來說可能是重大災難。
在眼前這個粗糙的打房政策下,至少告訴大家眼前兩類股是不能碰的,一個是首當其衝的營建股,本益比再低也不能買;另一個是金融股,這些年臺灣銀行業的錢,多數貸款給房貸戶,銀行業亮眼的獲利數字背後是房市榮景撐起來的,一旦房市下跌三成,房地產斷頭,銀行會是最大苦主,這個情況就跟大陸目前的銀行股一樣,空有漂亮的EPS,像工商銀行去年賺二六二六億人民幣,EPS○.七八人民幣,但股價只有三.四四人民幣,PE只有四.四倍,假如房價真的跌三成,那會是銀行的大災難,也會是臺股的大災難,臺股可能要多跌二○○○~三○○○點,這是大家必須嚴肅面對的。
打房可能是股市一顆不定時炸彈,這是大家必須放在心上的事,不過,眼前九○○○點上下的臺股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這裡有幾個共同的趨勢,一是全球股市都出現居高思危的操作,例如,美國道瓊指數去年底以一六五七六.六六收盤,目前是一六五○一.六五;換句話說,道瓊走了四個月,如今仍在年初的位置附近,S&P 500在一八七五.三九,只比去年底收盤價一八四八.三六漲了一點點,NASDAQ去年底在四○三四.一六,現在在四一二六.九七,漲幅也是隻有一點點,臺股去年底以八六一一.五五封關,目前在八九四五.四五,上漲三三三.九,漲幅不到四%,表現已是可圈可點,股價指數到了高檔,市場資金會不斷換股操作,因此,個股操作的現象會更加明顯。
這幾周,臺股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最顯著的是資金換股操作,例如,紡織成衣股的超級巨星儒鴻從四○七跌到三二五元,股價下跌兩成,但同一時間,自結第一季獲利一.二五七三億,每股稅前賺二.六五元的銘旺實,卻從七四.五元大漲到一一三.五元,銘旺實從去年起,《先探週刊》大力推薦,股價一直盤旋在八○元上下,如今公佈首季業績,股價出現沖天炮式的大漲。
再看生技股,去年二月率先漲到二三一.五元的基亞在二○○元上下震盪盤整一整年之後,開始出現強力上漲走勢,已寫下三四三元天價紀錄,而基亞大股東雲辰股價也一口氣衝到三七.八五元,成了生技股最大贏家。
基亞的大漲,一方面是新藥PI-88年底有機會取得藥證,吸引買盤介入,另一方面則是炒生技股的大戶出脫原先看好的其他生技股轉進基亞,讓基亞再貴都有人買,像先前生技大戶鼓吹的臺微體從四四○元跌到二四○元,安成也從三五一跌到二三○.五元,浩鼎一度從二八七元跌破二○○元,顯見生技股除了新藥取得藥證的題材外,與市場資金進出有顯著的關係。
這種資金的移轉與汰換,在很多類股上都出現,像軟板的臺郡最早吃到蘋果訂單,股價在二○一二年就率先漲到一四三元,這些年業績雖然耀眼,但成長力趨緩,股價緩慢跌到九○元以下。最近軟板的資金兵分兩路,一個是嘉聯益,一個是毅嘉,毅嘉原是按鍵廠,後來轉到軟板,自結首季獲利二.六五億,股價從一四元大漲到三八.四元,足足大漲了兩倍,最近外資、投信買盤全都進來了;而嘉聯益則有外資、投信、自營商三大法人加持,股價也從二三.八元大漲到四○.九五元,去年第四季的EPS高達一.三元,今年若順利吃下iPhone 6的軟板單子,今年EPS將可望超過四元,有機會成爲長線黑馬。(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7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