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紀蹺個二郎腿,會不會脊柱側彎啊...

點擊上方 ▲ 關注「歐茜醫生」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蹺二郎腿這事兒吧,有時候真責怪不了孩子,畢竟這習慣大人都戒不掉,小二郎腿這麼一蹺,再有節奏地這麼一抖,一個字:爽!

圖源 soogif

舒服是真舒服,但不健康也是真不健康。網傳關於蹺二郎腿的危害有很多,比如靜脈曲張、高血壓、壓迫神經、影響生殖健康什麼的,還有家長很擔心的脊柱側彎問題。

翹二郎腿時,身體重心偏向一側,骨盆傾斜連帶着脊柱彎曲,長時間保持這樣的姿勢,孩子不會長歪吧?

圖源 www.cathyorlandopt.com

蹺二郎腿導致脊柱側彎?沒那麼誇張

首先需要闢個謠,蹺二郎腿雖是不良姿勢,但不至於引起脊柱側彎,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脊柱側彎學名脊柱側凸,是指脊柱偏離身體中線向側方彎曲並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旋轉,一般來說,彎曲凸面的角度>10°就屬於脊柱側凸。

圖源 UpToDate臨牀顧問

而脊柱側凸又分爲好幾個不同的類型,發生原因涉及很多複雜的因素,展開來講,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存在椎體異常、椎骨不對稱,這屬於先天性脊柱側凸,除此之外還有特發性脊柱側凸、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凸、綜合徵性脊柱側凸。

在所有類型的脊柱側凸中,特發性脊柱側凸最爲常見,其中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簡稱AIS,發病年齡≥10歲)最最常見,佔所有病例的80%-85%,而特發性脊柱側凸是無明確病因的,目前認爲可能和遺傳有關。

學術的東西咱搞不懂沒關係,家長們只需要知道,脊柱側凸的發病原因很複雜,蹺二郎腿的習慣雖不好,但因爲這一單一原因就引發脊柱側凸是不太可能的。

蹺二郎腿的真正危害

蹺二郎腿導致靜脈曲張?高血壓??影響生殖健康???

這裡再闢個謠,以上的說法都太誇張了。就拿蹺二郎腿導致高血壓來說,一項涵蓋了238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在膝蓋處交叉腿會導致一過性的血壓升高,啥是一過性呢,就是當你把腿拿下來過一會兒,血壓就會降回到之前的水平了。

因此,這個研究的實際指導意義是告訴大家,爲了消除潛在的誤差源,大家測量血壓時別蹺二郎腿,要把雙腳平放在地面上。但我看到不少網文聽風就是雨,誇張地將其描述爲經常蹺二郎腿容易導致患高血壓...誒,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平添焦慮啊。

言歸正傳,蹺二郎腿最大的危害其實是:廢腰。

將右腿放到左腿上,人的重心會往左側偏斜,臀壓集中在左半邊屁股上,右腿處於外展狀態,臀中肌被長時間拉伸,肌肉力量被削弱。有研究發現,每天蹺二郎腿至少3小時,可能會導致骨盆外側傾斜,這可能和一側臀中肌力量減弱有關。

而骨盆、腰椎、胸椎、頸椎是環環相扣的,當骨盆歪斜時,會帶動腰椎旋轉彎曲,雖不至於讓腰椎錯位,但兩側腰部肌肉的不平衡和緊張會導致腰痛、背痛。不只是蹺二郎腿,只要是長時間以不對稱的姿勢坐着都可能增加腰背部不適,這種不適感對於本身就有腰痛問題的人來說尤爲明顯。

坐對稱很重要

避免久坐更重要

總之,歪斜着坐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骨盆斜了、腰扭着了、連帶着兩側肩膀高低不一致,還有研究發現,骨盆側傾會導致頭頸部前傾。

對於成年人來說,其實蹺二郎腿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多的負面影響,畢竟我們腰的健康狀況也不足以承受長時間蹺二郎腿......不舒服就會放下來,再不濟還會換腿蹺嘛。

但考慮到孩子處於生長髮育高峰期以及好習慣養成的黃金期,而且孩子課業繁重,在家裡、在學校一坐就是幾小時,所以監督孩子有一個正確坐姿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坐沒坐相、站沒站樣,不僅感官上看着不雅,長期下來發展成駝背、高低肩等不良體態就不好糾正了。

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日常坐姿,從腳部到頭部依次檢查一下孩子是否坐得正確:

✔腳面自然着地,❌腳懸空、墊腳尖、前伸過多可能提示椅子高度不合適✔大腿與地面平行,與腰部呈90°角✔屁股坐在椅面上是平衡對稱的,重心沒有歪斜至一側✔下背部能自然貼靠到椅背上,得到有效支撐,❌無法貼靠椅背可能提示椅面太過寬大*脊柱有正常的生理曲度,不要要求孩子把背挺得過於筆直,累是其一,其二是有些孩子用錯誤的發力方式用力挺背,可能導致腰椎前凸增加(前挺小肚子)。✔手臂可以自然搭放在桌面上,❌不由自主地過度俯身、頭前傾可能提示桌面太低✔頭頸部應保持垂直,不要歪斜或過度低頭,有駝背、含胸、頭前伸習慣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安排一個面板傾斜角度可調節的書桌,主動擡高孩子的視線

如果孩子不由自主地想蹺二郎腿,盤腿、或者坐立難安歪歪斜斜,建議先檢查下書桌和座椅是否適合孩子。小Tips:往腳下放個墊腳凳,對“治”蹺二郎腿有奇效哦~

坐姿端正很重要,但別忘了,避免久坐更重要。國外有一項關於學齡兒童脊柱側彎發病因素的分析顯示,從統計學上看,姿勢習慣和脊柱側彎關係並不大,真正的危險因素其實是低體力活動,久坐、不愛鍛鍊纔是真傷身啊!

end

參考文獻:

[1]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8037050410000903[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70107/[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42947/

[4]UTD: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臨牀特點、評估和診斷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於2024年3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圖片來源壹圖網。

一起學習靠譜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