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育”助力“大振興”(走特色發展之路)

房曉暾 俞家嘉

藍染繁複古樸,刺繡精緻雅趣。走進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有點藍”展示廳,一幅幅精美的布藝作品映入眼簾。這些作品是由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鎮海區婦女精心製作的。

在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等7家機構組織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中,鎮海區“‘小教育’助力‘大振興’”實踐案例獲評最佳減貧案例獎,並於11月受邀參加了全球減貧研討會暨頒獎典禮。

自甬涼東西部協作以來,一批批涼山州學子遠赴寧波,開啓求學生涯。“我們將傳統藍染與刺繡工藝進行結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布藝技巧,創立了現代手工藝品牌‘有點藍’。”鎮海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相關負責人徐雪羣介紹,學校成立“有點藍手工藝幫扶社”,成爲涼山學子學習技能的平臺。

“在‘有點藍’手工藝選修課上,我學習了‘藍染+刺繡’的新工藝,和我從小接觸的彝繡很像,讓我逐漸在刺繡中找回了自信。”18歲的小殷來自涼山州金陽縣,剛入校時很靦腆,不適應新環境新生活。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她充分發揮刺繡特長,技藝不斷精進。

涼山學生掌握“藍染+刺繡”工藝後,還出任“金牌小講師”,開展創業活動、進行公益授課。

“我繡的是帶有獅子頭圖案的餐墊,寓意福祿壽喜。”來自鎮海區莊市街道錦繡社區的嚴阿姨說,她從去年開始接觸“有點藍”刺繡技法,通過社區公益課堂,與“金牌小講師”小殷成爲“忘年交”,經常相約一起比賽創作,比拼技法。“一年半時間裡,我賣出了19件作品,茶席茶墊作品最受歡迎。”嚴阿姨笑呵呵地說。

通過與涼山、寧波兩地村委會、社區開展合作,該校對潛在受助對象進行調查排摸,並建立手工藝人檔案庫,充分發揮學校、社會、個人三方作用,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目前已累計幫扶涼山、寧波兩地待業婦女1160多人,每年爲受助對象帶來人均收益超過2.8萬元。

“作爲一名非遺傳承人,能和同學們一起通過傳統手工藝幫助他人,我感到很高興、很自豪。”鎮海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有點藍”手工藝教師俞紅霞表示,學校制定個性化、分階段培養課程,設置“新手關”“熟手關”“高手關”,提升受助對象的審美水平及創新能力。

據介紹,該校還聯合寧波開放大學縣級分院、社區學院、行業協會、基層村社等成立“手工藝幫扶共同體”。該項目成功入選2022年全國中學生志願服務示範項目,榮獲第五屆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教師賽道一等獎,案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電子圖書館收錄,以此爲原型的長篇兒童小說《大山來的小島主》將於明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