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稅改革動向:影響幾何?哪些地區將深刻受益?
近期,隨着一些企業補繳消費稅案例的浮現,以及新一波財稅改革預期的升溫,消費稅改革議題再次成爲輿論焦點。追溯到2019年,《國務院關於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的通知》中已明確指出,將“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儘管這項改革至今尚未全面推行,但它所蘊含的深遠意義不容忽視。
消費稅自1993年設立以來,一直扮演着引導健康消費與籌集財政收入的雙重角色,僅針對特定商品如高污染、高能耗產品及奢侈品等徵稅。歷經多次調整,目前共有15項稅目,包括菸草、酒類、成品油、汽車等,其中菸草、酒、成品油、汽車四個稅目的稅收貢獻超九成。2022年的數據顯示,國內消費稅總額達到1.69萬億元,其中菸草佔比過半,成品油緊隨其後。
當前消費稅主要在生產環節徵收,除菸草行業在批發環節加徵,金銀、鑽石首飾在零售環節徵稅外。因此,生產這些商品的大省,如廣東、山東、上海、浙江、雲南等,成爲了消費稅的主要貢獻者。然而,這些稅收全額上繳中央,地方並未直接得益。
消費稅改革的核心在於“後移徵收環節至批發、零售環節”,意味着稅源將從生產地轉移到消費地,對不同地區的經濟、產業、財政帶來重大影響。這一變動不僅會使稅基擴大,導致稅收總量增加,還可能促使消費者承擔更高的成本,同時,人口衆多和消費旺盛的省份如浙江等,將會獲得更多稅源,有利於它們投資於消費基礎設施,刺激消費。
中國銀河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按照“消費地原則”計算,廣東、山東、河南、浙江、四川等人口大省將因消費稅改革而顯著增加稅收,而傳統生產大省如上海、貴州、雲南等地則可能面臨稅收下降。此外,消費稅下劃地方,尤其是對東北及中西部省份如黑龍江、遼寧、湖北等,將帶來顯著的財政收入增長,因爲這些地區原有財政基數較低,且擁有一定的消費潛力。
然而,消費稅改革亦面臨挑戰,中央稅收的減少可能會壓縮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因此改革需要謹慎設計,確保既穩定中央與地方的財力分配,又能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目前,改革建議先從小稅目如高檔手錶着手,且增量部分下劃地方,以避免對現有財政結構造成過大沖擊。
消費稅改革的逐步推進,將深刻改變國內稅收分佈圖譜,對於優化資源配置、平衡地方財政、促進消費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實現平穩過渡,將是接下來改革實踐中需要細緻考量的問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