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興初延續安進策略,江淮汽車成爲“代工廠”又何妨?

引言:一如項興初所言,“在價值重建中找尋江汽突圍之路”。包括江淮在內的一些二三線品牌廠商,與其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最後的倔強,主動擁抱開放合作,成爲蔚來們的“代工廠”又何妨?

電動化、智能化產業變革大潮進行時,新舊勢力當如何應對和自處之?

“傳統汽車企業不能獨立去發展,互聯網汽車也需要重視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律。這兩類企業需要深度融合,江淮會與科技企業更加深度融合和合作,在巨大的變革面前,更加開放更加融合。”

江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項興初

五月份正式接棒安進,履新江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不足百日的項興初,對此顯然有着較爲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識時務爲俊傑,項興初是個務實明白人

順勢而爲、開放合作,堪稱項興初給江淮開出的八字藥方。

當然,在項興初前任後安進時代,江淮整體的思路也是這個路子,只是相較於“少爺“出身的安進,項總更加的低調務實。

其帶領下的江汽,一定程度上也重燃了外界對江淮的信心。

自強固然好,項興初也斷然不會說江淮從此要放棄自我,只是時代大勢浩浩湯湯,識時務者爲俊傑。

捫心自問,中國車市結束了二三十年的狂飆突進之後,這年頭除了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少數頭部品牌,還能愈戰愈勇、繼續強化鞏固自身的江湖地位;

有多少二線、三線及四五六線品牌,正在或早已消失在了時代洪流之中?

以江淮爲例,歷經近六十載的發展,期間也進行過“商轉乘、商乘並舉”等戰略調整與探索,但就當下及近些年在乘用車市場的表現來看,不盡人意。

公開數據顯示,從2017年左右開始,江淮銷量連續下滑,企業經營連續虧損,品牌力更是不斷弱化,如今又意欲藉助“大衆光環”變更爲思皓品牌重新發力。

只是當下來看,思皓從市場銷量到聲勢,都並不出彩,接下來想要逆市翻盤恐怕難度係數非常之高。

爲蔚來等車企“代工”,越來越穩賺不賠

據日前江淮汽車發佈的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盈公告披露,其歸母淨利潤預計盈利 4.8億元左右,歸母扣非淨利潤爲-2.7億元左右。

什麼概念?

項興初新官上任好運來,江淮整體盈利由負轉正,即便扣非虧損幅度也有了極大程度的下降。

援引市場分析人士的話,“這大抵算得上近幾年江淮最拿得出手的一張半年業績單”。

江淮過去三年業績概覽

業績轉好背後,除了工廠及土地資源轉讓收益、新能源汽車等政府補貼外,還有一項“隱形”且預計可持續發展收入——給蔚來汽車等新勢力“代工”賺辛苦費。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過去三年江淮汽車相繼獲得蔚來方面,給與的“補償”金額分別爲1.26億元、2.07億元、0.65億元,三年累計達3.98億元。

而如果參照蔚來汽車方面發佈的財報數據:

從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31日,蔚來汽車累計向江淮汽車支付了製造費用及虧損補償共12.34億元,其中包括4.56億元的虧損補償和7.78億元的製造及加工費。

結合期間江淮給蔚來代工生產的車輛數來算,平均每臺車可獲得逾萬元的代工費、及六千元左右的虧損補償。

所以有機構預測,隨着蔚來年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江淮汽車僅“代工”一項收入一年便有望達到十幾億元。

由此可見,江淮未來給自己打工一年到頭下來,大概率仍將是繼續“賠錢”的,但給蔚來等合作方“代工”生產賺辛苦費,反而會是“躺賺”。車界富士康,看來還是有幹頭。

不僅如此,聯姻蔚來、大衆等明星大牌企業,所帶來的諸如公司股價、資本市場等層面的巨大獲益,也遠非當下這些個代工辛苦費所能比擬。

以股價這一直觀層面爲例,受益於蔚來、大衆、小米等概念的拉動,一段時間以來江淮汽車股價歷經了一波猛漲。

項興初出席蔚來十萬輛下線儀式

記得5月份項總剛履新那會兒,江淮汽車股價才9塊多,隨後短短兩個月時間股價一度衝到了20多,即便後面理性迴歸後,今天也有18塊多。

市值翻番了有沒有,對應的收益輕輕鬆鬆破百億。而這些由來,如果僅僅依靠江淮自己艱苦奮鬥、自力更生,顯然是不可能獲得的。

資本市場看什麼?

得有故事、有未來,而左手蔚來、右手大衆,如今又被傳聞與小米接洽等,都是很好的故事和未來,合作潛力和想象空間巨大。

樂逗觀察:

有意思的是,對於一段時期以來外界傳的沸沸揚揚的“代工”小米一事,日前江淮方面發公告進行了“闢謠”。

按照江淮官方公告,經公司覈實,江淮或爲小米代工的報道內容不屬實。截至目前,公司未與小米就合作造車進行過商議,也未達成任何合作造車的意向。

但援引官媒上月底對江淮和項興初的採訪報道,在他們一行抵達江淮汽車採訪期間,項興初密集的日程表中赫然在列的名單有:蔚來汽車的高管,小米集團的決策層,地平線的聯合創始人等。

蔚來就無需多言了,本來就與江淮是老合作伙伴,地平線與江淮的戰略合作也已經被坐實。

唯獨“空穴來風”傳了一段時間的與小米的合作,目前來看依舊頗爲神秘。

想必包括安徽在內,全國諸多地方政府爭取小米落戶的“拉鋸戰”尚在進行中,小米究竟會直接選擇自建工廠還是和蔚來一樣,找江淮這樣的現成傳統主機廠“代工”,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但不管怎樣,產業變革大潮已經來襲,對於江淮思皓等許多二三線的主機廠和品牌來說,骨幹的現實也擺在那裡。

如果可以,誰都想優先做強做大自己,但現實不允許。

大浪淘沙加速進行,包括華晨、衆泰、海馬等一大批曾經也來過的自主品牌,註定都將淘汰出局。

在此背景下,江淮選擇敞開心扉放低姿態,積極主動迎接包括蔚來、大衆,以及有可能傳言成真的小米等強勢車企和新勢力;

或直接或間接地以“代工者”的身份,參與到新一輪的產業鏈角逐和分工賽當中,不失爲一種明智且識時務的選擇。

一如項興初所言,“在價值重建中找尋江汽突圍之路”。

我想,包括江淮在內的一些二三線品牌廠商,與其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最後的倔強,主動擁抱開放合作,淪爲蔚來們的“代工廠”又如何?

這不也是一種價值重建和突圍之道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