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佈最新“融灣計劃”,北部都會區建設路線圖曝光

備受關注的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曝出新進展,香港特區政府首次對外公佈一份清晰的“路線圖”。

10月1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其中第七部分明確: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引擎,深化大灣區合作。內容涉及“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推動河套港深創科園發展”“結合大灣區優勢,相互擴容”等,展現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爲香港發展注入新動力的決心。

李家超在報告中表示,北部都會區(北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特區政府會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提速推展北都內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未來五年,會有約60000個房屋單位落成入夥,當中包括約10條新公共屋邨;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會推出市場;實施“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大樓亦會落成。

在第二個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單位將再增加約150000個;有逾100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作經濟用途;古洞北首幢政府聯用辦公大樓落成啓用;北區醫院完成擴建並投入服務;運輸基建方面,北環線主線2034 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預計2036年開通。

完成上述建設計劃後,“將大力拉動經濟發展,推動研究科技產業發展,同時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助力吸納人才、留住人才落地生根,並提升市民生活質量,惠民生、添幸福。”李家超說。

北部都會區包括香港特區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6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於2023年10月30日公佈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這塊區域將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總面積約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處深港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帶,包括深圳園區及香港園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特區政府希望發展河套香港園區成爲世界級產學研平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爲此,李家超透露,已成立由他本人主持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督導委員會”,帶領制訂香港園區發展的整體策略、計劃和佈局部署。

“今年內發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促進港深兩地園區間人員、物資、資金和數據流通的創新政策,把合作區打造成爲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李家超表示。

目前,香港園區正提速、提量建設,首批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園區支柱產業的租戶將在明年開始進駐。就在上週,在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園區,第一財經記者見證了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全資子公司應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正式揭幕,後者是香港最大的應用科技研究機構和最大的研發中心。

李家超說,香港一直是粵港澳大灣區積極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得益者。爲加強頂層規劃和督導,他主導成立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帶領特區政府及各界更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尤其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融合發展,未來會繼續通過構建更高水平互聯互通、促進政策創新突破、共建更廣的規則銜接及機制對接,及加快帶動創科和產業協同發展,推進大灣區建設。

具體合作設想包括:結合內地土地資源和香港空運優勢,擴建物流產業圈,主要是與東莞市政府共同建設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促進大灣區機場羣協作擴大業務網絡,主要是推進與珠海市共同開展國際貨運業務等;與廣東、澳門合作,強化專業資格認可機制;盤活資金流通,共同投資大灣區,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與內地有關機構積極探索合作機遇。

此外,根據施政報告,香港還希望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促進跨境服務及數據流通,進一步便民利企;加強大灣區醫療協作,包括擴展“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至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等;加強法律合作;共同培育人才,擴大青年發展空間,鼓勵香港的大學進入大灣區辦學,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