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投影儀,是真賣不出去了。。。

前陣子託尼在上網衝浪的時候,突然被這樣一條新聞給驚到了——

極米投影 24 年上半年業績下降 96%,歸母淨利潤僅 367.31 萬,扣非淨利潤直接下降 126% 至 -1526.83 萬元。

啥?除去額外收入,只算正常經營收入,極米投影淨利潤是負的?!說實話,一開始我以爲自己看錯了,但仔細一看,確實沒錯,今年上半年,極米投影的業績確實有點糟糕。。。

要知道在全球家用投影市場,極米可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根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家用投影市場出貨量爲 1538.5 萬臺,極米以 6.5% 的比重,高居市場份額第一:

好傢伙,連頭部都混得這麼慘,這應該不是個別廠家的事,八成是整個市場出了點問題。

再結合前陣子洛圖科技給到的另一份數據:2024 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投影( 不含激光電視 )全渠道市場銷量爲 288.9 萬臺,同比增長 3.5%;銷額爲 47.6 億,同比下降 10.2%。

反饋到具體品牌,除了當貝似乎沒受太大影響外,其他主流投影儀品牌像堅果、愛普生、明基還有峰米這些,有一個算一個,它們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一邊是投影儀銷量還在上升,另外一邊卻是銷售額出現了大幅下滑,這隻能說明整個投影儀市場,價格戰打得火熱,產品越賣越便宜的同時,那些廠商卻賺不到什麼錢。

難不成。。。投影儀這是快卷死自己了?

想知道這問題的答案,咱們得先了解這些年投影儀行業到底發生了什麼,在我看來投影儀的發展軌跡跟手機有不少相似之處,它們都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逐漸走向規範化和成熟的過程。

早期市面上大部分投影儀都是由代工廠貼牌生產,不僅質量良莠不齊,不少廠商甚至還偷換概念、虛標分辨率、亮度、投影尺寸等關鍵參數,這就給投影儀打上了低端還有劣質的標籤。

對那些沒底線的商家來說,因爲當時投影儀還沒有普及開來,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其中的道道,所以想把投影儀賣出去一點都不難 ——

不用提亮度有多亮,直接說白天也清晰;不用提分辨率多高,直接說能放 4K;不用提能投多大,直接說能投超大巨幕;不用提音響多少瓦,直接說有 HIFI 音效,玩的就是信息不對稱。

說出來也不怕各位笑話,幾年前我年少無知再加上囊中羞澀,曾經花幾百塊錢,買了一臺不知名小廠推出的投影儀,結果那玩意直接把我整傻眼了。

一開機就看到了滿牆的大果粒,商家宣傳 1080P 分辨率,實際能有 360P 就算不錯了。

而且它說是不用拉窗簾就能投出整整 300 的寸巨幕,結果大晚上投到七、八十寸就畫面已經暗到看不清,每次對焦還需要我手動擰鏡頭上面的調焦環,然而調了大半天畫面看上去還是虛的。

包括投影儀支持的手動梯形校正,也只有垂直和水平這兩個方向,只要稍微調過一點畫面就糊的不行,基本上就是不能用的狀態,至於它的外放效果,簡直就是全損音質,真的只能聽個響。

也正是因爲踩過這個坑,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對這類投影儀可以說嫌棄的不行。

然而自從像極米、堅果、當貝這些正規軍開始做投影儀之後,市場就逐漸開始走向規範化。

舉個例子,投影儀之前通常用 ANSI 流明來標註亮度,這個標準其實已經沿用了 30 多年,不僅整個測試過程水分很大,而且它還不對量產機做任何要求,這就給廠商留下了很多操作空間。

比如都是宣稱 2000 ANSI 流明,不同品牌投影儀投出來的畫面亮度,差別沒準大了去了。

後來這些正規軍共同參與制定了行業統一的亮度標準,把原本水分很大的 ANSI,替換成了更爲嚴謹的 CVIA,這樣一來,那些想靠虛標參數來糊弄消費者的廠家,就沒法兒再繼續渾水摸魚了。

而且下場做投影儀的品牌一多,整個投影儀市場很快就捲起來了。

以前的投影儀,只能實現最基礎的投影功能,而且還得連着電腦或者手機才能用;而現在的投影儀,基本都內置了智能系統,甚至還有語音交互,想看啥片就是一句話的事,用起來方便多了。

而且它們還用上了各種技術,比如自動對焦和梯形校正,省去了每次開機都要手動對焦矯正的步驟,全封閉光機的加入也大幅延長了投影儀的使用壽命,包括投影儀本身的畫質也在不斷進步。

當然了,即便是加了這麼多料,這些年來投影儀的價格還在不斷往下探,變得越來越親民。

就說現在,一臺擁有 1080P 物理分辨率、支持自動對焦和矯正的投影儀,也就賣幾百塊,它們除了亮度低些,挑不出什麼毛病,在投影儀市場,加錢就能變強的真理永遠存在,想更亮就加錢。

當然了,投影儀也存在邊際效應,越貴的投影儀,雖然顯示效果相對來說會更好,但因爲投影儀本身的物理還有技術限制就擺在那裡,亮度再高也高不到哪去,包括分辨率、對比度還有色域也是。

舉個例子,現階段國內發佈的高端投影儀,幾乎都採用了激光技術,藉助激光可以帶來更好的色彩表現和更高的亮度,一臺售價過萬的激光投影儀,投射出一百寸的畫面,亮度在 400 尼特左右。

而且想達到這個亮度還得搭配特定的幕布才能實現,如果換成是一臺售價過萬的電視,它們的峰值亮度普遍都超過了這個數值。

別的不說,前陣子咱們就帶大家看過一臺售價 6W+ 的徠卡激光電視( 本質上也算超短焦投影儀 ),它的顯示效果放在一衆投影儀裡算非常不錯的了,但是在我看來還是比不過同尺寸的傳統電視。

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白天觀影體驗上,電視屏幕能自己發光,所以不管屋裡亮不亮,畫面都能看清楚;而影儀得靠反射,環境光線一強,投射出來的畫面對比度會直線下降,顯示效果大打折扣。

說到底,畫質根本不是投影儀的優勢所在,相比電視,投影儀的優勢就在於大屏、靈活與便攜性。

之前網上一直流傳着這樣的說法 —— 三千以下選投影儀、三千以上買電視。

雖然這麼說有點絕對,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三千以下預算不多,投影是實現大屏幕觀影經濟實惠的選擇;而如果預算超過三千塊,買電視我們能得到的不僅是更大的屏幕尺寸,還有更出色的畫質。

但問題偏偏就出在,最近這幾年,整個電視行業競爭也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說比投影儀市場還要 “ 卷 ”。

舉個例子,以前我們買一百寸電視,可能要花上個兩三萬,但是現在,只要花上大幾千就行,前陣子小米還把帶獨立分區背光、擁有 1200nit 亮度、144Hz 刷新率的 mini LED 電視殺進了三千價位段。

說真的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電視價格還沒迎來普遍跳水那會兒,投影儀還可以憑藉一個大屏優勢,跟電視進行差異化競爭,但是現在各大品牌大尺寸電視相繼迎來降價之後,投影儀似乎只剩下了靈活和便攜這兩大賣點。

最近咱們在 B 站搞了個投票,問大家投影儀和電視更傾向於選哪個。

結果挺讓人意外的,兩千六百多個投票裡,超過八成的朋友都把票投給了電視,這個投票結果,說明電視在大家心裡還是挺有地位的,如果家裡條件允許,大多數人首先考慮的肯定還是電視而不是投影儀。

根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客廳智能設備線上零售數據來看,賣出去的投影儀,平均價格是 1498 元,而電視的平均價格則是 2829 元,這情況也挺有意思的,說明咱們消費者還是更願意爲電視多花點錢。

市面上那些單價一千多的投影儀,基本都是單片 LCD 投影儀,從光機、光閥、鏡頭、光源等核心器件幾乎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已經能做到自主供給,利潤空間本來就不大,雖然好賣,但賺不到什麼錢。

而售價更貴的投影儀,雖然用上了更好的顯示技術,但就像前面說的,畫面跟同價位電視比,根本沒優勢。

市場空間不斷被壓縮,行業內卷得厲害,高端沒優勢、低端沒賺頭,中端市場銷量上不去,再加上旁邊還有電視這個強勁的對手在虎視眈眈。。。現階段那些投影儀廠商面對的壓力,想想都覺得不容易。

手機廠商尚可通過推出摺疊屏等創新來刺激市場,但投影儀廠商想要找到類似的突破點,似乎並不容易,或許只有出海,纔是那些投影儀廠商的唯一出路了。

撰文:胖虎

編輯:米羅&面線

美編:楊總

圖片、資料來源:

微博:@36氪、@鳳凰網財經

極米科技: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鳳凰網科技,投影儀低端化,極米也受不了

洛圖科技:2024 上半年中國智能投影銷量 288.9 萬臺,同比增長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