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核心的第三份決議

(圖/新華社)

1938年9月,中共召開被毛澤東稱爲「決定中國命運」的六屆六中全會。值得關注的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網》今年5月刊出〈六中全會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文章,借古喻今,明示11月召開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不同凡響,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第三份「歷史決議」是否出爐。

中共是重視總結歷史經驗的政黨,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強調「以史爲鑑,開創未來」。六屆六中的重要性不在於確立「張國燾挾兵自重、另立中央」,或指責另一領導人王明「在黨內拉幫結派、我行我素,不聽黨中央指揮」,而是延安逃亡後,從蘇聯返國的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要求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爲統一的領導。這纔有了1945年六屆七中全會第一份「歷史決議」的誕生,隨後在「七大」確立毛澤東的核心地位,並形成「毛澤東思想」,乃至於後來的建國大業。

但建國容易治國難。毛澤東「七大」當上中共中央主席後,直至1976年離世,在位31年,期間發動「社會主義改造」、「反右」、「大躍進」乃至「文革」,導致生靈塗炭。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決定採取「改革開放」政策,但直到兩年後的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案》第二份歷史決議纔出臺,對歷史撥亂反正。

兩份相隔36年產生的歷史決議,確實都具有濃重的歷史意義,既有揚棄也有傳承,前者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蓋棺論定毛澤東功過「七三開」,確立「文革」是以階級鬥爭爲綱,極左的錯誤路線;後者則肯定鄧小平的核心地位,確立了「改革開放」的總路線,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下根基,也從此進入「鄧小平時代」。

從十一屆六中到十九屆六中相隔近40年,信奉經驗傳承的習近平,主觀上勢必期待再總結經驗。實際上在習近平第二任期前後,中共已將形塑「習核心」排上議事日程。2016年十八屆六中公報提出「核心論」,這是黨史上首次明指「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隔年中共十九大除確立修憲議程,更提出了「新時代」的概念,毛鄧習三斷代首度正式進入官方文書。

今年是習近平第一個「雙百」收官之年,全面脫貧成爲主要標誌;今年也是第二個「雙百」啓動之年,「共同富裕」自然端上臺桌。習近平設定2049年實現中國夢,帶領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第一步「現代化」計劃在2035年實現,也就是2022年中共二十二大後3年。習近平如何看待自己的任期及未來的安排,自然受外界矚目。

可以想見,中共建黨百年推出「第三份決議」,既是強調毛鄧習三斷代的一路傳承,「習核心」也將成爲帶領中國走向建政百年的政治標記。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