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加速輻射陝南三市 如何集約高效發展待解
西安都市圈正在向更遠範圍輻射。
日前,西安市黨政代表團赴安康市推進西康融合發展和對口幫扶工作。兩市召開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第二次黨政聯席會議暨對口幫扶工作交流會,努力唱好“雙城記”、共同建好都市圈。
2023年年底,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在西安召開,並簽署了《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伴隨着西安都市圈建設推進,以西安爲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範圍不斷增加。寶雞、商洛、漢中、安康等周邊城市不斷加強與西安的協同合作,加速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戰略。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都市圈發展促進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城市疏解,有效緩解“大城市病”,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都市圈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都市圈人口聚集,消費羣體大、收入水平高、消費能力強,是引領消費升級的重要引擎。隨着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有助於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都市圈交通互聯互通是關鍵
因爲公司項目外拓的原因,從事建築行業的王永,五年時間內基本走遍了陝西省內各個地市。他對於各地市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有着深刻的感知。
“五年前,公司外拓規劃第一站想要落在榆林。沒有高鐵、機票昂貴、火車要坐一夜。基礎交通設施不完善,人口難以流動。除了部分依託當地資源稟賦的能源企業、房地產企業外,其他行業在當地發展有限。”
交通是經濟的命脈、是連接城市的重要紐帶。都市圈內想要互聯互通,交通基礎建設是第一步。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覆同意《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也是繼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都市圈規劃後,國家批覆的第5個都市圈發展規劃,也是西北地區第一個獲批的都市圈發展規劃。以西安市全域爲核心,都市圈規劃範圍包括咸陽市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武功縣,銅川市耀州區,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富平縣,楊淩示範區,面積2.06萬平方公里。
柏文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推進都市圈建設過程中,應把握一些重點方向。比如推動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向周邊延伸,包括交通、公共服務等,以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中心城市與周邊市縣的共同發展。”
陝西中長期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陝西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提到,到2035年,陝西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其中提出的“123交通出行圈”,即面向省內基本實現西安都市圈1小時通勤,關中平原城市羣2小時互通,所有地市和主要縣城3小時到達。
交通互聯互通也是西鹹一體化的先導工程。具體來看,核心區範圍內,西安地鐵1號線自西安市主城區一路向西,貫穿西鹹新區,直達咸陽中心城區,是全國第三條連通兩個城市主城區的地鐵。
同時,高鐵線路基本覆蓋都市圈全域範圍。自西安北站向東延伸,0.5個小時即可抵達渭南;向西行進,一路穿過咸陽西站、楊凌站等,基本形成一小時內通勤圈。
在此基礎上,綜合立體交通網進一步向都市圈周邊城市發散。
“現在從西安北站搭乘高鐵出發,4個小時左右到榆林、2個小時到延安、1.5個小時到漢中、1個小時到寶雞……通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的可達性和通勤便利性越來越強,省內各地市聯通性大幅提高,企業考察、項目落地等交流活動愈加頻繁。”王永表示。
更多周邊城市與西安都市圈深度融合
在區域內互聯互通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周邊城市也試圖與西安都市圈產生更深度的鏈接與融合。
早在2023年2月3日,西安、漢中兩市舉行協同發展座談會,並簽署《漢中主動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動西安漢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一個多月後,兩市發改委在漢中市召開了深入推進《漢中主動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動西安漢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工作落實座談會。
安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主動加強與西安都市圈、關中城市羣緊密互動”。隨着12月12日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在西安召開,安康“加強與西安都市圈緊密互動”有了實質性進展。
對於漢中、安康等陝南地區而言,軌道交通網絡的發散進一步緩解了當地地形、與核心城市的物理距離所帶來的影響。
據悉,西安至安康高速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鐵通道中包(銀)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正線全長約171公里,設計350公里/小時,線路自規劃西安東站南端引出,跨越滻河,穿越秦嶺,經過柞水、鎮安、旬陽,接入規劃安康西站,設西安東、太河、柞水西、鎮安西、桐木、安康西6個車站。建成通車後,西安至安康鐵路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小時左右縮短至1小時以內,大幅縮短關中城市羣與陝南秦巴山區的時空距離,改善沿線地區客貨運輸服務水平。
12月5日舉辦的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第二次黨政聯席會議上,透露了多項雙城交流合作內容。其中包括充分發揮西安“雙中心”的溢出效應和“秦創原”的帶動作用,合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集羣;共同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幫助更多企業搭乘中歐班列(西安)走向世界;強化設施聯通、項目互通、要素流通,推動資金、技術、人才、服務等要素自由流動等。
事實上,都市圈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具體案例中更爲直觀。
前不久的安康助力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到,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陝西省科學院對安康市進行科技幫扶,其中紫陽縣雙安鎮沔浴河村等地,通過實施“一所一品”科技戰略,集成示範了一批新成果。會議現場,陝西省動物所、西安植物園和當地企業分別簽署數字化林麝養殖平臺共建協議、黃精炮製技術傳承與飲片質量提升項目合作協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簽署多模態主動感知與交互項目合作協議等。
此外,近年來,在安康重點打造的富硒產業、康養產業、新型材料三大重點產業鏈中,也浮現出一些省級上市後備企業。其中,A檔1家,爲陝西桂花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B檔1家,爲安康北醫大製藥股份有限公司;C檔11家,包括安康漢隆礦業、陝西華銀科技、陝西中昌科技等。
國內諮詢機構科方得Co-Found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通過產業集聚效應,可以加速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流動,推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同時,有助於淘汰落後產能、培育新興產業,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城市與區域發展相互依存、彼此推動。根據各地區發展基礎與條件,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發達地區強化競爭優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幫助其他地區培育新增長極。以核心區爲抓手,也可帶動周邊城市發展。”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都市圈發展需警惕盲目擴張問題
面對當前各地加快推進都市圈建設,都市圈輻射範圍擴容已成一種趨勢。不過,要警惕都市圈的盲目擴張問題。
多位受訪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都市圈強調的是核心大城市及其通勤圈內的各類城鎮空間的協同發展。而地理條件、行政區劃、經濟發展等都將影響都市圈的形態與邊界。如何劃定都市圈合理輻射範圍、同城化程度,要依照具體情況而定。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都市圈要以1小時通勤圈爲基本範圍。“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要依託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時通勤圈協同發展水平,培育發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
柏文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的“一小時通勤圈”旨在通過交通一體化建設,實現區域內公共交通的互聯互通,爲區域內公共交通的互聯互通奠定堅實基礎。然而,都市圈觸角延伸至數百公里可能意味着實際通勤時間超出預期,這需要進一步優化交通網絡和提升通勤效率,確保“一小時通勤圈”的實際可操作性。
業內觀察人士認爲,目前一些地方規劃建設都市圈時認爲範圍越大越好,試圖把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不到的地方也納入進來,導致都市圈內的聯繫過於鬆散,甚至模糊了都市圈與城市羣的邊界,這不利於都市圈的培育和發展。此前也有專家表示,盲目擴大都市圈的空間範圍,可能會在投資建設中出現浪費情況。
在柏文喜看來,爲促進都市圈集約高效發展,應在全國“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基礎上,有效集聚各類要素,促進城鎮發展與產業支撐、就業轉移、人口集聚相統一。同時,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關注將來誰持有、誰運營,城市規劃從當初的功能、指標這一本賬,同時開始算資產賬,關注這輪規劃能夠提高多大體量的資產使用率。引導都市圈產業從中心至外圍梯次分佈、合理分工、鏈式配套,推動產業園區和創新基地合作共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建築學院教授尹稚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在培育現代化都市圈進程中,建立同城化發展機制被廣泛視爲合理有效的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