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宗完美融合水墨畫與陶瓷

吳漢宗作品,《破曉》,60cm × 70cm。(吳漢宗提供)

吳漢宗的陶瓷作品《水鄉小鎮》青花描金大瓶。(吳漢宗提供)

即將邁進古稀的吳漢宗近來熱衷將水墨畫以陶瓷的方式呈現,尤其在運用釉料、溫度及燒窯技巧等,將天目茶碗以內圍曜變,外圍水墨畫的模式呈現,讓天目釉轉變爲現代藝術陶瓷,吸引更多的民衆喜愛與收藏。

1954年出生的吳漢宗出生嘉義朴子,幼時即展現絕佳的繪畫天分,並受國畫宗師吳梅嶺的啓蒙,後考進臺灣藝專美術科(現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在水墨大家蘇峰男教授、羅振賢教授、林昌德教授的薰陶下嶄露頭角,接連獲得全省學生美展國畫第一名及全省美展第一名等殊榮,後赴美芳邦大學攻讀藝術碩士。在藝專畢業後吳漢宗旋即進入泰北高中教授美術,春風化雨倏忽38個年頭。

培育潛力後進

吳漢宗說,任教22年後校長要求我接任設計羣科(四科)主任,當時頗有猶豫且擔心影響創作的時間,後經恩師蘇峰男教授點撥,勸說行政工作是服務大衆,去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價值,而藝術創作則是終身的職志,兩者並不背離。就這樣吳漢宗擔任16年的設計羣科主任,其間不僅讓泰北高中成爲全國學生美展大賽的常勝軍,後與玄奘大學、東南科技大學合作七年一貫的教學方式,在退休的前五年更全力與日本大學推動技藝交流的遊學營,對泰北高中的藝術紮根影響深遠。2005年獲得臺北市優良教師「師鐸獎」,可謂實至名歸。

水墨意境高遠

吳漢宗的水墨畫辨識度頗高,或許是因爲當年以九份金瓜石爲題獲得全省美展首獎後,他對具特色的各類建築物產生極高的興趣,並細膩、忠實、充滿情感的反映在作品中。如中國《江南行旅》、《水鄉印象》,不僅具有山水文人畫的氣息,又帶有傳統寫生的特質,甚至可以感受到畫面在呼吸,達到中國畫氣韻生動之感;又如「澎湖記遊」系列,以各種線條及古厝的形態來佈局,濃厚的鄉土風情與近似廢墟的磚牆、房舍,讓滄桑古樸感躍然紙上;值得一提的是吳漢宗偶而會用重彩的方式來呈現畫面的張力、厚實,使得畫中的民居更富生命力與情境感,其線條、光影與傳統水墨畫也有明顯的差異,或可說他把傳統水墨和西方抽象用屬於自己的方式連結起來。

在吳漢宗工作室很難不被大大小小的青花瓶吸引。他說,在藝專就讀前曾在中華藝術陶瓷公司繪瓷,退休後重拾舊技,將當年澎湖古民居的寫生嘗試於瓷上創作,刻畫肌理,填釉爲底,復以彩繪,加上不恥下問的向陶瓷廠老師傅求教,各種青花瓶就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誕生。

跨界創作本就不易,而能將兩種藝術融合後成爲令人驚豔的創作,纔是吳漢宗的作品頗受歡迎與收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