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挑》《兩天一夜》取消別可惜 爲何應支持韓電視臺罷工
上週起,南韓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共電視臺─MBC和KBS,工會睽違5年發動了大規模罷工,要求親前朝政權社長下臺與爭取報導自由。MBC的《無限挑戰》《假面歌王》等在海外也廣受歡迎的綜藝節目,宣告停播;現在就連KBS的《兩天一夜》製作團隊也宣告取消錄影,很可能也會走向中止播送之路。
MBC於5年前,爆發罷工時,我是首位入內採訪並帶出訊息的外國記者;5年後,問題依舊,罷工重啓;幾天下來,我一直爲臺港兩地媒體,集中報導與評論這起媒體抗爭。
碰上北韓氫彈試爆,幾乎覆蓋外電版面,但韓綜、韓劇、韓樂等韓流影視內容於世界擴散,電視臺罷工的新聞,在華人世界,引發更多網友的關注與迴響。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電視臺,像南韓一樣頻繁的罷工;過去忙於追綜藝追偶像的韓流粉絲們,一聽到心愛的節目不播了,可能會感到失望,但當了解兩大電視臺背後的組織結構問題時,或許多數人就能理解,甚至會稱羨南韓新聞工作者和其他電視臺職員,有這份勇氣。
罷工從MBC開始延燒;擁有全國第一個電視臺工會的MBC,過去是最勇於挑戰權力,藉由調查報導對社會主流意識和政府提出鍼砭批判的電視臺。過往在金泳三及金大中兩任總統執政時,南韓政府時時緊盯MBC的採訪報導,隔天針對報導中提出的任何問題,提出檢討與改善報告。
進步派的盧武鉉總統在任時,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宣稱幹細胞研究取得突破進展,爲往後醫療帶來生機。舉國上下歡騰並感到驕傲的同時,MBC新聞卻率先揭發黃禹錫研究造假,震驚世界。許多南韓民衆,甚至一度無法接受事實,宣佈抵制MBC,最後證明揭發屬實,讓MBC超越KBS,成爲具指標性的媒體。
只是,自保守派的李明博總統上臺後,碰上政府啓動與美國政府的牛肉談判,MBC新聞不僅猛攻政府過渡讓步,並以煽動的影帶與訪談,影射美牛不安全,激起民衆不滿,走上街頭髮動反政府燭光示威。這起事件讓就任百日的李明博,支持率差點跌到剩個位數,因而風波過後,決定出手「整頓」電視臺。
兩家電視臺的社長,在保守派董事壟斷的情況下,先後被施壓撤換,換上親政府的經營層。在社運抗爭風起雲涌的當下,電視臺記者被下達指示淡化處理,對執政黨人士不利的揭弊調查和批判報導,遭延後甚至取消播出。
塑造出對執政者有利的氣氛後,總統的動向和政令宣導,越來越常被放在晚間新聞頭條,政治新聞則開始走向「假中立」的報導策略,每天的就是保守派一則、進步派一則,對時局的調查追蹤與分析評論,越來越短。
在MBC,美食、韓流、社會消息等軟性報導,比重不斷被拉高,在野黨的抗爭與反擊被報導成政治惡鬥、延宕國會議程;在KBS,北韓動態的報導越來越多,取代國內政治與社會懸案,以此用來凝聚重視安保的保守派選民支持。
最後,電視臺成爲權力操控與利用的工具;親政府經營層上任後,與工會決裂,不僅不理睬工會提出連串報導編採質疑,甚至整肅反抗或不服的記者,將他們發配到與新聞業務毫無關聯的職位,薪水沒變,甚至讓他們不用做事,就這樣閒着,用以消磨意志,這讓許多參與抗爭的記者,陷入崩潰邊緣。
媒體被控制的結果,南韓最高情治單位─國家情報院,在2012年大選前,發動工作人員,在網上散佈攻擊文在寅、讚揚朴槿惠的留言,引導輿論走向。案件被揭發後,兩大公共電視臺都是刻意「冷處理」,遮掩民衆耳目。
朴槿惠上臺後,兩臺新聞忙着關注總統穿了什麼服裝、在外交場合,讚頌樸總統公開用華語、英語演講,語言實力傑出。
但世越號船難發生時,抱着政府大腿的高層,首先發出「全員救起」的誤報,耽擱救援進度,青瓦臺甚至直接致電新聞部高層,要求撤掉批判當局救援怠惰的報導。MERS發生時,疫情已擴散至首都圈各大醫院,兩家電視臺承受壓力,還不敢立刻公開哪些醫院已遭病毒污染、出現大規模確診病患。
若當下,報導管道維持暢通,消息能被及時透明公開,當局的救援和防疫能切實受到監督與指責,就不會造成世越號船難295人無法被救出、葬身大海,還有MERS演變爲32人死亡的慘狀。這些悲劇,若經媒體正常發揮職責,都可以減低傷亡,甚至完全避免。
MBC和KBS兩家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都是經激烈考選競爭脫穎而出,他們坐領人人稱羨的新臺幣10萬元以上高薪,能力和待遇都被歸類於南韓社會的菁英階層。
上週在罷工現場時,MBC資深調查報導製作人宋日準公開說道:「MBC多年來發動發動好幾回罷工,但每回從來都不是爲了讓薪水更高,而是要維護新聞編採自主權。」
這些新聞工作者們體會到,因爲一旦報導受到干預,前述的慘劇,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上演,而民衆仍被繼續蒙在谷底。
在MBC聲名大噪的韓劇《大長今》中擔任主演的著名演員李英愛曾在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說道:「民主化運動應運而生,抗爭多年衝破禁錮,民間被壓抑多年的文化、藝術表達欲求,一下子噴薄而出,衍生出多樣文化。」
李英愛認爲「民主締造出韓流盛世」,而如今媒體環境歷經保守派執政,再度走向緊縮,不僅新聞報導,其他節目也可能受到影響。
MBC的親保守派社長上臺後,就發生勇於表達時局「異見」的廣播及電視主持人,節目遭撤換的事件;當權力之手伸入媒體,箝制的就是思想和意見表達。
如此情況下,多元價值無法被充分保障,陷入一言堂與僵化的思考模式,就難以擔保韓流的創作內容,能夠維持活力、奔放與創意。這也是爲何,在記者們發動抗爭後,許多其他節目的製作單位,也跟進加入罷工的原因。
只是丟失政權的保守派,如今「做賊的喊捉賊」,舉着媒體自由的大旗,猛批文在寅縱容罷工、意圖與工會勾結,操控電視臺,至今卻沒辦法得到主流民意的認同。但罷工展開後,兩大臺社長仍拒絕辭退,可能會讓抗爭時間越拉越長,事件會如何發展,還有待繼續關注。
兩大電視臺的罷工,爭的是報導自由;背後代表的,是電視臺工作者們,冀求媒體監督權力的角色,能正常發揮,還有多元價值的發聲,還有不受限制的創意發揮,能在社會上被尊重保障。
更多鏡週刊報導【韓半島隨筆】南韓大衆傳媒「男女失衡」的怪現象【韓半島隨筆】只想贏韓國…卻迷失了自我【韓半島隨筆】單調的首爾街頭 背後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