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世文:島嶼軍民阻擋攻擊 政府獲喘息
前國防部長伍世文說,海南島戰役是共軍繼進攻金門島後另一次海島作戰,兩次戰役最大差別是,盤踞海南島五指山區的馮白駒有廿餘年經營,已發展出二萬多人的武力,在共軍四野揮兵進攻時,達到裡應外合目的,增加我軍的防衛困難。
伍世文說,海南島戰役當時,我海軍戰力規模有限,包括太平、大康、永康、永寧、中訓、中權、普陀等艦,只有廿幾艘;共軍當時的正規海軍雖未建立,登陸部隊從雷州半島渡海,完全依賴向民間徵集的木造船舶,但有好幾千艘,即所謂的「萬船齊發」的戰術,這麼多小船,而海軍只有廿餘艘艦,也較難發揮戰力。
伍世文說,共軍的小木船,有的會加裝陸軍火炮,其他當做人員運輸,待接近海灘時,便躍入海中強行登陸;而我海軍任務主要是阻截海上的共軍登陸部隊及掩護撤退。整體而言,國軍海南作戰結果相當成功,共擊沉共軍木船四百餘艘,斃共軍二萬餘人,同時掩護我撤離近七萬大軍。
伍世文說,從海南撤到臺灣的薛嶽所屬部隊七萬人,爾後也成爲防衛臺澎金馬的主力;伍世文認爲,民國四十年代初,駐守在海南島、舟山島與大陳島等軍民,在風雨飄搖的艱困時刻,默默奉獻,阻擋共軍攻擊,讓政府有喘息機會,最後,政府才能夠決心建設臺灣基地。
伍世文說,如果海南島守得住,站在美國立場言,所謂的第一島鏈會更緊實,且可掌握南海,但就臺灣言,海南島戰線太長,海空不易支援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