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玉》務實外交 賺錢要大於政治
行政院30日召開「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說明記者會,左起爲財政部長蘇建榮、行政院政委兼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外交部長吳釗燮。(行政院提供)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宣示臺美不會建交,令許多敲碗炒作臺美建交已久的深綠鄉民大失所望。但近日臺美又共同宣告《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備忘錄》完成簽署,美國邀臺灣投資參與拉丁美洲與印太地區的基礎建設,以及重建供應鏈等工作,算是讓臺灣走進美國「印太戰略」架構的一個里程碑。又讓鄉民們對臺美關係正向進展燃起了一些希望。當然,只要深綠按讚的題目,深藍一定按「幹」,反之亦然。
說實話,如同當年外交部長蔣孝嚴的名言,辦外交就像電鍋煮飯,時候到了自己會跳起來,不能一邊煮一邊經常掀鍋蓋,否則會煮成夾生飯。這話講的就是建交這種事,許多臺面下運作必須低調,時機成熟才能公佈,急着做新聞造勢就像掀鍋蓋看熟了沒?反而呷緊弄破碗,壓力提前紛至,造成破局。
綠營首長與要員們不是不知道這種道理,卻忍不住放消息爽兩天也好的慾望,炒作炒過頭出現焦味,逼得外交部長出面闢謠,結果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把戰略模糊中的那最後一點點想像空間也給消滅掉了。
反之,臺美基建這個案子的操作就聰明多了。事前保密到家,等雙方喬好坐上桌了再發布,心動馬上可以轉成行動,遠比臺美建交那種幻想有用多了。
其次,臺美基建這個案子,其實就是重回多年前「務實外交」的老路。重點是,如果「務實」的定義等於「賺錢」,在臺灣外交經驗中,「務實」跟「外交」常常是互相打架的。許多小國政客,深通情緒勒索有求於己的國家,是門沒本好生意。所以,當年我們去過東南亞,去過海地,去過非洲,去過太平洋島國,結果呢?投資幾十億,海地已成傷心地,索討無門索羅門。
延續上題,臺灣30年來總體經濟的錯誤,便在於「政治掛帥」,而非「商業領航」。結果「該西進的時候搞南進,該南進的時候搞西進」。李登輝時代中國大陸剛改革開放,商機無限,咱們卻「戒急用忍」;馬時代東南亞脫貧成長,日、韓大舉進佔市場,馬政府卻一心補修學分搞西進,錯失商機。
所以,最後,拜託一下臺灣各色領導者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深謀遠慮,老想着千古留芳,滿腦子民族大義,未來願景,卻沒半點商業概念。大多數商業都是搶賺一波,落袋爲安,賺飽走人,徐圖轉移,誰給你以身相許,終身不二?中華民國作爲一個主權獨立的小小島國,機伶應變就是我們的生存之道。結果我們總是過度政治掛帥,經濟政策總是在爲政治服務,結果也總是撒鈔票換花瓣,新聞過後,一無所有。
英國人說得好:「沒有永久的朋友,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完全是個小雜貨店店主的思維,拿破崙就如此罵過英國人。但最後結果,就是這個「小店主的國家」把拿破崙大帝國給搞倒了,誰纔是贏家?
臺美基建的確是臺灣開展經濟、商業的好機會,但實質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麻煩藍綠頭頭們清醒點,好不容易世局變化帶來了些新的商機,多花腦筋想想怎麼「賺錢」?少用力氣去搞外交兩岸爭論,成天在那裡搞義利之辨。轉念讓「務實」大於「外交」,商業領航政治,賺到錢就是王道,也許臺灣的外交之路,纔會走得更加平順開闊。
(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