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駕駛人出租車商用 誰在“販賣焦慮”?

“蘿蔔快跑”最近火了。這款由互聯網公司百度研發推出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一上線,就引來不少人排隊嚐鮮。不過,爭議也隨之而來。

7月11日,網傳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在街頭“罷工”,造成武漢當地交通擁堵。而此前也曾曝出,無駕駛人的無人出租車在路上與行人發生碰擦。更有出租車、網約車司機擔心,無駕駛人出租車的廣泛商用,會使他們不得不丟了工作。

直接說結論,智能輔助駕駛肯定是好東西,但還遠沒有到真正取代人的時候。

首先看安全性,有大暴雨時無人出租車失去智駕能力,還把乘客關車裡;還有無人出租車窄路相逢、互不相讓,看誰先沒電;無人駕駛網約車撞人,警察不知該找誰處理等等。而無駕駛人車輛出於安全考量,面對一些複雜路況會經常出現急剎,又極易造成後車追尾。

這些問題實際上都還沒解決,無人駕駛出租車卻已經上路了,而且是直接商用。所以,到底是誰在販賣焦慮?無疑是得利之人!相關企業股價飛漲的背後,是突然的消息發佈、爆發式的線上討論、關鍵負責人第一時間露臉,甚至還帶動相關板塊上漲突破,並形成規模化的“去人類”聲音。沒有明晰的謀劃與資本推動,這一切很難實現。

事實上,科技發展的初衷應該是更好地保護人,而不是在技術不成熟也不穩定的時候,就令其倉促上馬,讓人反而淪爲試驗品。科學需要冗餘,簡單說就是測試難度在10級,實際難度只有2級時,才適合推廣。除此之外,還要釐清車輛管理、運營、突發事件處置時的法律法規問題。國家政策要求無人駕駛企業誰出事故誰負責,但消費者、乘客真要維權,又哪有那麼容易,事故認定也依舊存在模糊地帶。

上海是全國第一批智駕測試城市,長三角又是全國汽車產業鏈軟、硬件最完善的地區,即便如此,上海的智駕也是從小道路到小區域,從簡單跟車、自動左右轉,再到窄路掉頭,Y字形路口識別這些內容。記者瞭解到,上海也有一家這次拿到國家牌照、參與到真無人駕駛測試的企業,其測試里程已積累近千萬公里,但依舊只能在上海部分劃定區域內進行真無人駕駛測試。政府這種做法體現的是梯度推進、審慎負責的態度。科技迭代,特別是對與人生命相關的無人駕駛車上路這件事,速度不是第一位的,安全才是!因爲,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所以,科技進步真正造福人類的基礎是腳踏實地的實驗和實事求是的反覆論證,而不是任資本肆意炒作收割。

看看新聞記者: 陳弋

編輯: 李吟濤

責編: 顧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