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47》動腦工作九成被AI取代?專家笑了:1類工作不見得比人做的更好

AI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未來各行各業的趨勢,但也造成職場工作者擔憂飯碗不保。 示意圖/ingimage

她憂工作被AI取代

前幾天,有位筆者的閨密在閒聊中表示,在看到AI議題越來越火熱之下,她開始「極爲擔心」有朝一日,自己的工作很快就會不保。她很擔心中年失業之後,很難再找到同樣薪資的工作,以支付她家中的各項帳單。

事實上,在全球企業極力「壓低成本(cost-down)」、AI自動化大量取代人力的不變趨勢潮流下,筆者許多中年朋友,多少也有類似的擔心。也常常在「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之間,不知該如何取捨。

然而筆者認爲,與其每天擔心自己有可能失業,而「惶惶不可終日」,還不如用更務實的態度,提早思考對策。畢竟,在有所準備之下,

首先,必須先檢視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很容易被取代」?記得筆者之前,曾採訪一位保險業的超級業務員,他跟我說了一個有關「鐵飯碗」的新定義。

之前舊的「鐵飯碗」定義是:「在一個地方,一輩子都有飯吃」。但他認爲新的定義是:「因爲夠專業,不管到哪裡,都有飯吃」。所以,如果一般大衆所擁有的技能,完全不愁找不到工作。那麼,就完全不用跟着他人的擔心而憂愁。

且更重要的是:這裡所謂的「專業」,不見得一定是在高科技或腦力智慧成份高的產業。例如筆者曾經聽聞,不少做居家照護的居服員,或是提供清潔、打掃的家事服務員,只要認真、細心,每月能有7、8萬元的收入,並不是頂難的事。

筆者的意思,並不是讓這位朋友,趕緊找一個這類的工作。畢竟,這種「勞力活」,也並非每一個人都適用。只不過個人認爲,藉由提早了解自己,還能從事哪些「有能力做」,且「收入還不低」,或是「至少能支付個人或家中大多數帳單」的工作,總是比「每天擔心害怕丟掉工作」,要來得更積極、正面一些。

1類工作AI或無法取代

舉例來說,在未來AI普及的世界中,所有與「動腦」有關的工作,人腦就算不是100%被AI取代,也可能是九成以上的取代率。但是,唯有一種工作,那是AI機器人也許無法取代的,那就是「靠勞力或手力」才能提供服務的工作。

當然,靠「勞力或手力」的工作,有可能很低薪(因爲可能買一個,或多個功能的機器人,價格還挺貴的),也有可能價格不低(例如中醫的推拿與鍼灸)。

且就算很多勞力活(例如打掃、工廠作業、旅館的房務等),會被一個或多個機器人所取代。但是,最後仍不免需要有個「人」看管或修理可能出錯的機器人。再例如某些高薪工作(例如醫師進行診斷),會被AI取代,但最後下決定的,病人恐怕還是隻敢接受「人」的判定。

當然,還有一種工作,恐怕AI機器人再怎麼聰明,都不見得能夠比人做的更好。那就是「業務銷售」一職。畢竟,在真人與假人之間,一般大衆恐怕還是會比較接受「有感情基礎」的真人。

還有一點筆者認爲,滿重要的提醒是:與其爲了多一份收入而「斜槓」,不如集中心力,打造一份「既不易被取代」,且「收入也還不錯」的工作。因爲假設一份工作,都不足以上自己吃飽,真的也不用太期待多份「斜槓」的工作,就能讓自己過上安穩無虞的生活。

檢視個人或家庭負債

其次,檢視自己有沒有過高、超出太多能力負擔的負債?且必須檢視這些負債「是否都有必要」?事實上,就算自己夠專業,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遇到經濟不景氣,或是當企業不賺錢之際,因爲裁員或解僱而導致失業的機會,也不可能說完全沒有。

筆者建議這位朋友,檢討「負債優於日常消費」的重要性在於:日常生活消費是一個人活命的最低基本需求,但負債通常不會是。所以,當自己處於「害怕失業」的恐慌之際,反倒不如趁此機會,先檢視一下個人或家庭的負債有哪些?以及它的負擔,到底有多重?

假設是消費性的貸款,幾乎可以毫無懸念地「儘快優先解決(償還借款,或是轉借利率較低的貸款)」。畢竟,這類消費貸款既不能替個人或家庭在未來,帶來一定的現金流量,且借款利率通常也都「非常不便宜」。

又例如房屋貸款,就算購屋的目的是「自住」,而非「投資」,一旦每月房貸金額,超過收入的1/3或甚至是1/2,也將會對於面臨失業的個人及家庭,帶來滿沉重的負擔。

改善自身消費習慣

再者,檢視自己的消費是否必要?特別是如果每個月各項花費,連一個領「普通基本工資」的工作都支付不起,那恐怕就得慎重思考其每一項花費,是否真的有其必要?

就算自己夠專業,但也不免有短期失業的機會,或甚至是短期之內,無法找到收入與之前相同的工作。爲了支付個人或家庭的日常生活帳單,勢必得先找一份「應急」的工作。

只不過,這種「應急」的工作,通常薪資不會太高,甚至可能只比基本薪資「高不了多少」。 所以,擔心有可能「中年失業」的人,恐怕得提早檢視一下自己與家庭的固定開銷水準。假設遠高於以上的水準,恐怕都是得列爲「積極改善」的頭號對象。

關於這方面檢視「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由於「由奢入儉難」,不提早檢視及改善,日後萬一真的失業時,也是得面臨「被迫修改」。與其自己在極倉促的情況下「被迫改善」,還不如提早養成「不過度消費」的習慣。

更重要的是,如果上班族少了生活上的沉重壓力,也比較不容易爲了賺錢,而搞壞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或甚至得強迫自己在「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之間「委曲求全」。

臨時準備金是否無虞?

最後,再三確定自己的「臨時準備金」,是否足夠至少一年,而非只是半年的生活開銷?其原因在於:大部分的時候,並不是工作機會「完全沒有」,而是一時半刻沒有工作職缺釋出。

且在越來越多自動化取代人力的時代,失業後再找到工作的時間,肯定會拖的滿長的。這個時候,這筆「充足的救難金」,能讓不幸失業的人,產生「穩定軍心」的作用,以便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應對及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