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衆藝人登臺切磋

去年大陸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因頗具爭議,成爲話題而走紅;第2季播出時更名爲《我就是演員》,雖然少了第1季節目中「章子怡宋丹丹互懟」、「袁立導師嗆聲」等爆炸性話題,但有陳凱歌張國立徐崢等大咖坐鎮看點十足。

9月8日首播的《我就是演員》,首集就邀請臺灣人氣女星張鈞寧上節目,還傳出惠英紅加盟的消息。此外,表演環節在繼續致敬經典作品的同時,格外增大了原創比重,尤其是現實主義題材的數量。

選角試鏡演練

製作單位表示,《演員的誕生》播完後,聽取許多中肯的意見,有人提及該節目的內容和節目主旨不是特別貼切,在舞臺接受挑戰的本來就是演員。

因此,嚴格來說,這個節目並不是讓演員誕生的節目,而是讓觀衆看到什麼是真正的演員,彼此平等切磋、打磨成長,因此第2季才升級更名爲《我就是演員》。

新一季導師包括章子怡、徐崢、吳秀波,張國立繼續擔任推薦人劉天池擔任表演指導,伊一擔任主持人。開播前2集的6組的表現大概分爲2類,其一是對角色劇情理解有基本偏差,表現走樣;其次,是對主題理解不夠深入或欠缺經驗想像力、細膩程度,表現力不佳;第3類不僅完成任務,還引發更深層次的討論,被認爲更像是選角與試鏡的演練。

表演是情感技術

舉例來說,曾與臺灣「暖男」劉以豪合作電視劇《臺灣往事》的女星左小青電影《驢得水》女主角任素汐,被要求表演電影《1942》片段,卻出現了極具話題度的爭議。

據瞭解,2人表演結束後,任素汐獲全場大部分觀衆及章子怡和徐崢的認可。投票時,吳秀波卻提出質疑:「如果表演是一個技術的話,小孩子有技術嗎?爲何孩子的表演能打動幾乎所有人?」他認爲表演是情感,演戲不是技術,很多演員因爲舞臺反應快,讓自己的表演缺少更深一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徐崢不認同此一觀點:「演員能調動情感,就是最大的技巧」,反而認爲任素汐的舞臺表現力和節奏感,掌握舞臺表演的主動權。吳秀波與徐崢的爭論,也引發關於演技派與體驗派的密集討論,在大陸綜藝節目中罕見。

從各自的立場和經驗出發,將自己對錶演的理解與經驗公開進行表達,不論是對於演員還是觀衆,都從不同角度對錶演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孰是孰非,似乎就沒有那樣重要了。

與《演員的誕生》一脈相承,《我就是演員》繼續向影視行業的「頑疾」說「不」:任素汐表演結束後,說到自己爲何選擇上這個節目時,表示自己有張接近大衆面孔,卻沒有人找她演戲,而她想證明,自己可以詮釋最普通的大衆。

讓表演歸位展用心

這與徐崢在第2集提出的說法如出一轍:「有演技的演員上了年紀,就沒有合適的劇本、沒戲可演,曝露出目前市場題材單一化同質化影視劇作品一味迎合某種市場審美的同時,已經偏離藝術創作的軌道。」

第3集中,以瓊瑤劇《花非花霧非霧》走紅的楊蓉也不諱言,30多歲的女演員戲路變窄;《延禧攻略》中的「純妃王媛可對演藝事業浮沉有許多感觸,《羋月傳》的「樊少使」斕曦則透露結婚生子後,事業下滑的現實。這些話讓大家看到現在很多演員在掙扎,但他們對演藝事業依然抱有信仰。

與《演員的誕生》相比,《我就是演員》更體現了演員職業背後的艱辛和演藝圈的生態,同時也成爲不少演員吐露內心的舞臺,這些真情的表達也讓觀衆們可以更加了解、理解演員這個職業。從《演員的誕生》到《我就是演員》,現場表演中的「狀況」層出不窮,輿論評價中也不乏非議與否定,圍繞節目與嘉賓的是是非非更是風波不斷。但是,能堅持對影視圈套路化表演、單一審美需求、在不理解角色的情況下倉促上陣」等諸多問題「開炮」,歷數行業沉屙積弊並不斷探討如何讓表演「歸位」的態度,仍舊體現出了參與者們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