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啓動延遲退休改革

經濟日報北京9月13日訊(記者敖蓉)13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在當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人社部、國家衛健委、民政部介紹了有關情況。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介紹,決定包括正文和《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及4個附件,是一個整體,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具有法律效力。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197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兩個暫行辦法”中有關退休年齡的規定不再施行。

此次改革,一是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從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齡60週歲的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63週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爲55週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8週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爲50週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2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5週歲。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從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時間,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調整法定退休年齡主要是從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滿足勞動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樣化需要等方面考慮的。202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2.97億人,佔總人口比重21.1%;65歲以上人口超過2.17億人,佔比15.4%,老齡化趨勢明顯。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起持續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人以上,未來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還將進一步降低。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有助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堅持自願、彈性,是這次改革的重要原則。王曉萍解釋,辦法積極迴應社會關切,規定職工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最長不超過3年;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最長也不超過3年。

王曉萍表示:“需要明確的是,職工辦理彈性提前退休時,應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同時,職工彈性提前退休的年齡不能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不能低於60週歲,女職工不能低於55週歲或50週歲。此外,彈性退休制度實施中不得違背職工意願,違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隨着法定退休年齡的延遲,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也相應作了調整,從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人社部副部長李忠介紹,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將從2030年開始實施,在2025年到2029年期間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仍爲15年。

這次調整法定退休年齡,關係廣大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李忠表示,對於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大齡勞動者,將持續加強就業促進和權益保護;對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首次從法律層面對保障其基本權益提出要求;對於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強化權益保障要求;對於大齡失業人員,明確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相關政策;對於特殊工種勞動者和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給予特別的保護。

如何持續提升廣大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水平,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於學軍表示,要把勞動者特別是大齡勞動者的健康保護工作作爲健康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職業健康監測工作,分析掌握勞動者健康狀況,防範大齡勞動者職業病及職業健康風險,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職業病防治能力和職業健康保護水平,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健康權益。

今後如何做好養老服務?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將不斷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加快推動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加快健全養老服務網絡,構建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做好養老服務兜底保障,將符合條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納入政府救助供養範圍,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自願入住養老機構,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便利、可及的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