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硝廠村地名故事

文山市追慄街鎮硝廠村,屬於半山區。硝廠村原是唐錄生、馬春、李王遇三姓十戶居住,因地理位置居坡地,就稱爲唐馬李三姓坡。

嘉慶年間,湖北的荊武州昌府三裡餘柳樹彎高石坎小水井的聞庭用夫婦,因家鄉遭天災逃荒到雲南開化本里大水井老湯地居住兩年。在這期間路遇唐錄生,通過閒談相識。唐知聞有文化、有遠見,就同馬李二姓商量,將聞庭用家邀請到本村同住,擔任私塾教師,協助聞家開墾一塊地叫老聞凹塘的地。從此聞姓就此安居落業,過着邊教書邊種地的生活。

聞庭用在耕地期間得知天然洞中的千年積土含硝酸鈣,可以用來作栽種作物的有機肥,所以莊稼的長勢、收成比任何一家的好。後來又四處尋訪查找使用方法。

唐、馬、李三姓男子揹回洞中泥土,用水浸泡、過濾,在鍋裡煎熬,加上草木秸稈灰水,慢慢溫火一段時間就成漿糊狀態,在盆中放一竹製提手,把硝水鏟在盆內,待溫度冷卻提起晾乾就成土硝。後來加上木炭、大黃舂細後就成火藥。他們用火藥來炸石磊地埂,用響聲嚇唬猴子、野豬、貂鼠等偷食動物。過年過節還用來製作鞭炮,自制簡易火槍,可以營銷賣錢。硝廠的硝越來越出名。因土硝產於三姓坡,聞庭用就提議將村寨名改取爲“硝廠”直到如今。

唐錄生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帶着家眷外出至今,硝廠沒有唐姓,只有一塊石碑。光緒十三年(1887年)仲月吉時聞庭用逝世。現今聞姓是他的第十三代、十四代子孫。雖然硝廠土硝出名,但好景不長。開化知府得知後串通洋人用五匹騾馬馱五馱食鹽到硝廠查看,凡是有硝土的天然洞都撒上鹽巴,以後就再也無法熬硝了。不知停了多少年,到民國31年(1942年)因硝廠遭火災劫難只倖存一戶,農民爲了生存就陸續再次熬硝,出硝量雖不及以前、還是可以維持生活開支。

1958年農業社集體搞大躍進,知道硝土是不可缺少的農基肥,就發動男女勞動力全力採伐,現如今“大硝洞、小硝洞、觀音洞、巖峰洞、老熊洞、老凹塘洞等等只剩下天然空洞。這就是硝廠地名史。

— END —

政府授權店鋪 文山三七專賣

(掃碼進入)

資料來源《記憶文山》

編輯:吳小梅

審覈:陳家媛

責任編輯:郭強

主編: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