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圓國手夢 運動員打工兼差

舉重選手陳冠伶(左三)、李偉嘉(右二)、格鬥選手陶奕儒(右一)等人在早餐店打工,維持生計。記者曾吉鬆/攝影

中華隊在巴黎奧運奪得佳績,中央及地方昨都爲選手辦遊行、派對,風光背後,卻有許多辛酸故事,國家給的資源有限,許多選手必須打工、受傷也不敢就醫,連曾於世界舉重錦標賽摘下三面金牌的舉重小將陳冠伶,也在早餐店打工,選手們感嘆「得牌成名前,是最痛苦的時刻」。

臺北市「安好食」早餐店有一羣運動選手兼差當店員,他們放下槓鈴、拳套,做出飄香的三明治、義大利麪。格鬥選手陶奕儒每天早上六、七時就上班,下午、晚上分別二小時訓練,但休息中的空檔還要兼課,回到家都晚上十一、十二時,「受傷時連醫生都不敢看」。

舉重國手李偉嘉,已念碩士班第三年,在新北市安康高中擔任代課老師,今年再入選亞運培訓隊。她說,雖然每個月有四萬元營養金,但一年後沒入選,就什麼都沒有,在權衡利弊下,決定辭掉老師追夢一次。

陳冠伶雖入選國家黃金計劃,每個月有一點一萬元的營養金加上奪牌獎金、學校資源,已比多數選手待遇好。但她直言,國家並沒有給固定薪水,都是比賽賺來的獎金,吃的、用的甚至就醫都要自費。

陳冠伶的教練侯維傑說,大家都羨慕奧運金牌獎金這麼多,但換算從以前到現在訓練的吃住、出國比賽、移地訓練,「根本沒賺到」。

二○一七年世大運獲金牌的羽球男單選手許仁豪以金字塔形容基層選手艱辛,鮮少被看見,很少家長支持小孩往國手路邁進,選手遇到瓶頸就會有放棄念頭,歸根究柢也是運動員的路太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