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沒有第二個海思?|中國芯片往事
1、當芯片設計公司的客戶羣體比較低端時,就很不容易打入品牌整機廠客戶。
《中國芯片往事》的最後一章有一個情節:珠海炬力的市場推廣經理,跑到魅族創始人黃章的辦公室,向他推廣便宜好用的芯片。黃章說得很明白:我一旦用了你的芯片,會有損整個魅族的消費電子的品牌定位。
零幾年的時候,魅族在全國是響噹噹的消費電子品牌,比愛國者、紐曼等其他國產MP3都要高端,那魅族就不能用國產芯片,要用三星的芯片,消費者纔會覺得魅族高端。
OPPO、vivo和小米在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自研芯片,以採用高通的芯片爲榮,也是一個邏輯。
OV和魅族都是廣東的消費電子品牌,都以賣電子整機作爲最主要的現金流。他們最怕別人說自己的手機是廠妹機,但蘋果不會怕別人說工人用了蘋果機。越是國產的整機,就越會怕。
2、路徑依賴太強是廣東很多芯片設計公司的通病。
同樣做消費電子芯片,在十幾年前,珠海是最厲害的。但到了現在,上海芯片公司做進去了高端的品牌,越做越好。
上海做高端客戶,沒有重蹈華強北的覆轍。他們沒有路徑依賴,人也普遍在很大、很成熟的公司待過,有經驗,也有自信。
3、大陸的芯片設計公司,除了被美國打擊的海思,沒有低中高端全都能做好的。哪怕低中高端三條產品線全面覆蓋的公司,也特別少。
海思在短短十年之內,就能把很多細分芯片領域發展到全球第一,關鍵在於其對大整機客戶的掌控力。
首先是華爲手機,另外就是對於政企大客戶的掌控。他們的渠道把控的方法論是非常成熟的。國內除了華爲之外,就再也找不出一個像他這麼善於攻堅大品牌客戶的,在中國大陸僅此一家。當除了華爲之外的很多中小芯片設計公司,不掌握攻關大的電子整機客戶的方法論的時候,最多隻能做到中端水平,再往高端走就走不動了。
另外,大陸的芯片製造水平也客觀造成了芯片設計的蹩腳現狀。
臺灣很小,臺積電、聯電和設計公司距離很近,大家都在新竹科技園區,頂多從南到北一天就可以了,這有利於設計和製造的緊密溝通,有利於設計快速改進。
大陸本身就比別人差一截,芯片設計公司又遍佈全國,物理距離影響溝通效率。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的因素。
4、廣東那邊的芯片設計公司,時時刻刻都考慮現金流的問題,本質上還是把芯片設計當成一個生意來做,賺完錢之後分紅。上海的視野不一樣,願意比較長期地去補貼,這樣他們就會選擇在一開始做看起來比較難的賽道,不管是中芯國際還是展訊,都和上海的環境有關。但凡沒有上海這樣的宏觀環境,沒有上海這樣的人才,沒有上海這樣的政策,沒有上海這樣開明的政府官員,可能都撐不起來。
中芯國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現金流都不是很好,有很多危急時刻。之所以能夠挺過來,和上海市政府背後的支持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