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片名有內涵纔有流量
□陳超
記者12月21日獲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日前發佈管理提示(加強微短劇片名審覈),要求微短劇片名應提升思想內涵,傳遞主流價值觀,不得使用惡俗、惡趣味等違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極端對立、復仇、暴戾、焦慮。(12月22日新華社)
根據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劇片名應提升文化內涵,儘量規整並關聯劇情,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使用過度冗長和口語化的片名;應提升審美內涵,合理和巧妙運用比喻、擬人、倒裝、對比、雙關、設問、迭音等手法增強其藝術性,不濫用仿擬、諧音、誇張等手法進行惡搞。
時下影視娛樂領域,微短劇作爲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迅速崛起。然而,隨着其蓬勃發展,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其中微短劇片名的亂象便是亟待規範之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日前發佈管理提示,着重強調了加強微短劇片名審覈的必要性,這一舉措可謂是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微短劇片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如同一個人的名片,是觀衆在接觸微短劇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元素。一個富有內涵的片名,能夠像磁石一般吸引觀衆的目光,引導他們深入探索劇集的內容。從本質上講,微短劇的片名應當是一扇通向劇情世界的精美門戶,蘊含着劇集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基調。
提升思想內涵,傳遞主流價值觀是微短劇片名應有的擔當。在當今多元文化交織的社會環境下,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他們在接受娛樂內容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接受片名所傳達的價值觀念。如果片名惡俗、充滿惡趣味,違背公序良俗,那麼這無疑是在傳播不良思想的種子。例如,那些渲染極端對立、復仇、暴戾、焦慮的片名,就像是黑暗中的陰霾,會給觀衆帶來消極的心理暗示,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氛圍。相反,積極健康、富有正能量的片名,能夠如同陽光穿透雲層,溫暖和激勵觀衆的心靈,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化內涵的提升是微短劇片名不可或缺的要素。規整且關聯劇情的片名,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既能體現對文化傳承的尊重,又能確保片名準確地傳達劇情信息。避免過度冗長和口語化的片名,就如同給劇集穿上一件剪裁得體的外衣,簡潔而又大方。這樣的片名能夠在瞬間抓住觀衆的注意力,同時又不失文化底蘊。比如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改編的微短劇,其片名往往能夠巧妙地概括作品的精髓,讓熟悉原著的觀衆一眼便能識別,同時也能吸引未曾接觸過原著的觀衆產生一探究竟的慾望。
審美內涵的提升是微短劇片名走向藝術殿堂的重要一步。合理而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倒裝、對比、雙關、設問、迭音等修辭手法,能夠讓片名充滿藝術的魅力。例如,運用比喻手法的片名可以將劇情中的某個關鍵元素比作一種廣爲人知的事物,從而讓觀衆在腦海中迅速構建起對劇情的初步印象;擬人手法則能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生命力,使片名充滿靈動之感。然而,一些惡搞式的手法如濫用仿擬、諧音、誇張等,就像是在藝術的畫卷上肆意塗抹的污漬,破壞了片名的美感和嚴肅性。這些惡搞的片名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博人眼球,但卻缺乏長久的藝術生命力,無法真正打動觀衆的內心。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觀衆的注意力成爲了稀缺資源,而一個富有內涵的片名就像是一把打開流量大門的金鑰匙。當觀衆被片名所吸引,進而觀看微短劇時,如果劇集內容同樣精彩,那麼就會形成良好的口碑傳播。這種口碑傳播就像滾雪球一樣,會吸引更多的觀衆,從而帶來更多的流量。相反,如果僅僅依靠低俗、惡搞的片名來吸引眼球,也許能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點擊量,但隨着觀衆審美水平的提高,這樣的微短劇必然會被淘汰,流量也會逐漸流失。
只有提升片名的思想內涵、文化內涵和審美內涵,才能讓這顆種子在影視娛樂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吸引源源不斷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