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我們正從科學時代邁向智能時代

來源:睿見Economy

2024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於9月28日在北京舉行。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小川出席並演講。

以下爲演講實錄:

王小川:我發現這一年多來對技術路徑怎麼發展,市場怎麼發展,我講的都是對的。

第一個,語言爲中心,我反覆強調語言爲中心,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語言變成數學是這一代的變化。行業老提多模態,包括周鴻禕說Sora很強,這是行業很多做多模態,不光是周總,整個學術界把多模態當回事兒,但其實這個突破是在語言上。

第二,行業開始往做的足夠大的方向不斷髮展,但是有一個大的機會是範式的變化,GPT-o1的發佈,從快思考走向慢思考,並不是像原來一樣參數變得足夠大也被驗證了,前面兩個技術被驗證了。

第三個場景當中,什麼場景是未來能夠大的,且驅動中國發展的,全世界重大的問題,叫做賦能千行百業,或者提到今天還沒有把它場景做大,往下要驗證的事情就是醫療健康的貢獻,甚至醫療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我們最後走向AGI。

等待一年後再驗證百川后面的思考。

今天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從科學時代邁向智能時代,這個題目開的更大一點。談幾個重要的觀點,在去年年初的時候有爭論,到底通用智能時代是不是到來了?我是堅定地相信到來了。我在2018年的時候講過一句話“當機器掌握語言,強人工智能就到來。”2018年講這個話的時候,離2023年還有五年的時間,其實那會兒是沒有到來的。

當我開始用GPT,開始看到機器掌握語言之後,我知道變天了,我們開始進入智能時代。從工業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我們稱爲第四次工業革命。今天開始有這樣一個共識了。今年年初的時候有些朋友跟我講,小川,2024年元旦快樂。我說我們要叫做智能紀元二年元旦快樂,2023年是一個元年,新的紀元的開始。比大家想的更大的事。周鴻禕說我是信徒,我帶着百川是在智能元年成立的一家公司,快速入場,快速成爲中國頭部的創業企業。

除此之外,我依然覺得這個事比大家想的還要更大,我不是當工業革命去看,當工業革命看還是一種慣性。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理解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叫做科學時代,現在叫智能時代。

科學時代的起步,一個科學家叫牛頓,牛頓重要的工作是把物理學變成了數學,一個講科學實驗,科學實驗範式是他提出來的,光子是旋轉的還是光是複合的顏色?白光是什麼東西?那是講科學實驗。另外重要的東西就是把物理學變成了數學,他有一本鉅著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之前叫《自然哲學》,在他手上變成數學。從康德的講法來講,數學是理性的空間,我們沒法得到真實的世界的,但是物理學是今天最接近真實的學科,天上星星怎樣運動的,蘋果怎麼落地的,以前是不同的自然現象,但是通過他的翻譯體系之後就變成了數學公式,變成了模型,變成了統一的一件事情了,世界的物理萬物變成數學解釋現實世界。像相對論、量子力學、麥克韋斯方程等等,都是以物理學變成數學作爲起點,因此叫做科學的時代。

今天很重的一句話,我叫做智能時代,它跟科學時代不一樣了!

科學時代更多講我們對世界的觀測,公式化,這是我們上個時代做的工作。我們這次的起步開始叫做把語言變成了數學,語言是人類認知世界中間重要的一個工具。其實人是觀測者,沒有觀測者就沒有創造者,觀測使得我們對世界重新以人的意義體系建模,不管是維特根斯坦講的語言的邊界就是你世界的邊界,語言中心位置,包括語言是符號體系,我們講的數學、代碼都是語言的符號。學過高等數學的知道,一個等號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1+1=2,什麼叫等號呢?這個等號是等價羣的意思,1+1和2是在一個羣裡面是分在一個羣裡面的,叫相等。人類發明語言是對世界上做的重要的一種重新分類的活動,就是代表智能。

我有一句話叫做語言是我們知識、思考和溝通的載體,當語言變成數學問題之後,我們的溝通、知識和思考就變成了數學問題。像物理變成數學一樣,這是非常重大的時代突出。在時代之前,第一步就是語言變數學,還有多模態在裡面,但是沒有那麼重要。

第二件事情是從快思考到慢思考,因爲今天思考變數學,今天大模型拍腦袋靈光一現給人一點輸出,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二步強化學習,包括慢思考,用強化學習和思維鏈解決慢思考的問題就發生在兩週前重大的事件,大模型國內偏冷,但其實我們又有人類智慧巨大的突破。

前兩天有媒體問我說再預測下一個突破是什麼?我們剛纔提到了從語言了強化,下一步我想在五年、十年後還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機器能夠通過寫代碼去運行代碼,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我們知道像AlphaGo,咱們都做過,你能不能給我學會下圍棋?機器會琢磨什麼叫下圍棋?圍棋怎麼判斷輸贏?把它變成數學代碼,程序代碼,下圍棋的走子規則是什麼?生成代碼,機器開始自己生成一個下圍棋的code,去運行它,運行完之後機器學會下圍棋,可以想象通過語言背後能夠產生代碼的連接,跟同事講的這個東西挺科幻的,再預測就是大的技術方向。

再往前推,我們還知道智能時代裡面做工作,再往下還有一個時代,我認爲是今天的物理科學帶來的和今天智能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怎麼把生命變成數學模型。後面我們理解生命,理解活着本身背後的數學問題,理解意識背後的數學問題,人跟機器在共生當中都是以生命的視角來看,而不是物理的世界模型,我稱爲共生時代,這是做一個預測,可能發生在十到二十年之後會進入新的時代。

黃仁勳已經在他的視頻裡面講了,今天開始出生的人不要再學習寫代碼了,寫代碼的工作未來機器都會幹,我們對未來從生物、生命、生物醫藥,這是後面的工作。如果剛纔從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寧可叫做進入智能時代,而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再往下從科學時代、智能時代走向共生的時代。

在智能時代裡面,核心在做四個階段性工作,前兩個在信息時代開始解決的,我沿用的DIKW的模型。D是Data、Information、 knowledge、Wisdom。二十年以前人類最偉大的作品,開篇之作是搜索,是解決信息檢索的問題,從我們的數據變成了信息。之後也有像收官之作,是作抖音和TikTok,信息從搜索走向了一個推薦。

再往後一直沒解決的問題是知識問題,大家都聽過一個詞叫知識圖譜,這是谷歌發明的一個詞knowledge graph,我用一個概念講叫做苦海無崖,回頭是岸。這樣的技術路線圖是不通向未來的,靠人在裡面大量的解三元組。中國的首都是北京,靠人去標記,去建立什麼叫首都,什麼叫城市,什麼叫國家,我們在世界的理解裡面還是人去做。我在感嘆人這樣教機器學會語言,像人教機器學會人連一樣,本身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大模型一舉攻破了這個問題,把知識變成了數學問題,語言變成數學之後解決了,所以語言模型解決這個問題。

之後開始走向搜索增強,把信息用起來,這個事情發生了18個月,GPT-o1的發佈代表了從強化學習開始,我們跳出原來已經有的知識學習的分佈。下面的圖是重大的變化,可以講兩個模型,一個是生成式模式,語言模型它的特點是數據越多越智能,除了算力以外,儘可能多的數據進來,學的越多,它變得越聰明。這個學習系統按照中國的古話來講叫做“學而不思則罔”。學東西很多,但是腦子是混亂的,並不經過自己的反思,跟這個真實世界的對齊,這個系統有它的天花板的。走向慢思考背後的一套語言體系就是強化學習,經典的代表之作是2016年發佈的AlphaGo,在強化學習上工作,打遊戲,做後面的其他的生物蛋白都走的強化學習的道路。

強化學習的做法正好跟大模型截然相反,大模型數據越多越好,強化學習讓人的數據越少越好,專家越少越好,每丟掉一些專家就變得越聰明。後來就是Alphazero,AlphaGo訓練用了人類6000萬的起居做的訓練,Alpha zero是0,就不要靠人教它怎麼下棋,通過規則,自己通過思考學會了下棋,反而得到了比人更高的下棋的能力。如果它沒有學習,只是靠思考,按照中國論語講的思而不學則殆。一個是今天之前的傳統大模型系統叫學而不思則罔,AlphaGo停在下圍棋不會新的東西,學和思融合在一起會形成今天的範式。Open AI發佈新的GPT-o1兼具這樣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多輪的思考讓自己憑空成長,你不用的時候它也在進化,這是思考的範式。

今天還有一個大的變革,從科學時代的尾聲走向智能時代之後,一些範式在發生變化。我們更多是通過生產關係的變化推動社會進步,比如大家都用美團,美團連接了這些人和商家,店家,我們用滴滴連接了司機,我們用抖音和搜索都是連接的方式在解決的,本身自己並不提供後面的智能,所以是生產關係方面的改變。而且大模型的範式發生變化更是直接提出生產力,不是改變生產關係,而是自己產生了智能。

我們今天做大模型當之無愧是新質生產力中間的一個部分,甚至可能是中間最重要的部分,直接提升供給。最近國外一本書裡面講財富就是知識,大模型是知識引擎,甚至以後做AI For Science,今天成爲財富引擎,是生產力帶來的。之前我也接觸很多的產品經理,如果大家跟互聯網圈接觸的話,產品經理是中間一個最神聖至高的位置,因爲他代表發現了需求,發現潛在,但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通過技術實現叫做PMF,就是Produce Market Fit跟市場的驗證,叫做發現一個需求,實現它,去驗證它,這是互聯網之前的工作範式。但是大模型不是發現需求是重點,而是很多需求已經天然存在,但是更多是供給不足,生產力不足,提供不了。像醫生、教師這樣一些職位,需求是我要治好病,讓自己變得更加有能力,這是一直實現的,對產品經理要求不是洞見需求,而是對技術本身的理解,需求驅動。

最後一句話,我們之前更多在造工具,上次我見到一個高管跟我說:“大模型行嗎?”他覺得有問題,我說:“你質疑在哪兒?”我就懟了他一句,我說:“你會做嗎?”他自己也不會。今天作爲一個人,他本身不代表有工具能力,因此大模型自己有之後,我們實現的是造人,造自己的員工,造我們的夥伴,使得人類推向新的世界,人與智能形成共同面向世界的文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