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源主演的《彷徨之刃》會讓你想起兩個月前邯鄲初中生被殺案
沒看過東野圭吾《彷徨之刃》的原著,但是看過2021年版還原度高的同名日劇。而且在同一年,其實在影院裡就經常看到國產電影版的預告片,也就總能見到王千源那張痛苦的臉。那時候還沒有定檔,直到今年,也就是2024年的5月纔看到本片上映。
因爲知道故事講述的內容,所以感興趣的是結尾要如何展現,可以看出改編翻拍後的電影故事裡,還是有很多內容是點到爲止的。在首映禮現場,導演回答觀衆提問時也講到了,原著當中父親的角色在沒有開槍時,就被警察當場擊斃了。
而在改編後的故事裡,結尾主創們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式,就是讓主角李長峰開出這一槍,子彈打在年輕罪犯的臉上,讓對方瞎了一隻眼,耳朵也殘缺不全,意圖是讓作惡者終生都記住自己犯下的罪行。
而警察打出的一槍,在這裡就不做更多交代,而原著裡是要追問另外一層深意的。那就是李長峰要是開槍殺人就是犯罪,而警察誤殺李長峰,就沒有接受任何制裁,這樣是否公平?顯然,這一點在國內改編中是不會被採納的。
另一個沒有展開的點就是第二條短信是誰發出的。電影在最後的文字交代中,還是想把罪名放到羅志誠身上,畢竟第一條告知王天笑和謝宇位置的短信是他發的。雖然說羅志誠還發第二條的可能,但是第一次發完短信後,已經表現扔掉手機的戲碼。如果第二條還是他發送的,劇作層面會有些問題。
那麼第二條短信是誰發的,可以作爲一個開放式的思考不再追問和展開,可以是不止一個答案。而在原版故事中,最後警察的表白,多少暗示着短信大概率是他發給那個憤怒的父親的。當然,無論如何表達,其實也是想說,在這個故事中,彷徨的不只是這個父親,還有很多人,比如警察和協助李長峰離開的那位開旅店的母親。在感性層面,他們內心都想幫助這個絕望的父親。
多人彷徨之外,樑軍回憶當年少年案件時,也是非常憤怒,那組閃回的錄像帶裡,講述了三個少年打死一個同學的故事。這會讓人想起前段時間震驚全國的邯鄲三位初中生殺掉掩埋同學的惡性案件。那位慘死的學生,生前就是被下毒手的三位同學長期霸凌。
而那些少年犯之所以敢於做這樣的事情,就是因爲知道自己年齡不到,可以逃脫法律制裁,這也是本片裡展現過的內容。正如樑軍對手下趙毅說的那樣,最可怕的就是人們的遺忘。的確,如果不是看到這部影片,還有多少人會記得邯鄲的那起惡性事件。
而在對少年犯追問的同時,影片中還有謝宇的父母毫無愧疚之情,在警局裡試圖爲自己的兒子開脫,沒有任何憐憫之心。當受害者父親王保良衝上來打謝宇父親的時候,身邊的母親卻說王保良的女兒不檢點,這讓受害者的父親更加憤怒。可以看到,正是有這樣的父母存在,纔會爲子女提供更多犯罪的機會,助長他們的罪惡。
與此相對的,王保良代表的纔是現實中大多數受害者父母,畢竟像李長峰這樣絕望到去報復兇手的家長,還是少數。當法律可能無法讓他們看到希望的時候,絕望的家長們該如何選擇?而這正是《彷徨之刃》這類作品要追問的問題,也是屬於世界性的問題。
總體來說,王千源的表演稍顯用力了一些,但這個絕望的父親形象,那種痛苦的心境所呈現出來的狀態,也並不好拿捏。除此之外,臺詞方面有的地方還是弱了一些,只剩下這樣嚴肅的題材值得肯定,建議那些沒有看過原著,不瞭解具體故事的人去看這部電影。否則還是會失望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