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民驚傳罹肺腺癌逝世! 臺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出現症狀過半已晚期

肺腺癌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藝人汪建民驚傳因「肺腺癌」逝世,享年56歲。癌症連續42年蟬聯國人死因之首,而肺癌更是國內癌症的「三冠王」:發生人數、死亡人數及晚期個案比例均居首位。儘管衛福部已於2022年7月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但國內肺癌病人有一半以上確診時已是晚期,且以肺腺癌爲大宗。

汪建民驚傳罹患肺腺癌逝世! 臺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汪建民驚傳罹患肺腺癌逝世! 臺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據報導,汪建民去年因檢查背痛,才被診斷出肺腺癌第四期,後續更因多次化療導致體重急遽下降;讓他無奈吐露自己「不煙不酒」,爲何癌症仍找上門。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李純慧表示,肺腺癌之病理型態有相對應的危險因子,如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的成因與抽菸直接有關;肺腺癌則受環境因素,如空污PM2.5或家族史影響更爲明顯。

李純慧醫師表示,肺腺癌佔癌症人口約7成,是不抽菸女性發生率最高的肺癌,顯示共同的生活作息及成長環境可能是致癌因子。過去就曾發現子女確診後母親繼而發現肺癌等情況。另外,肺腺癌在腫瘤體積微小時就可能出現微轉移,更需要積極藉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幫助及早發現。

咳血、體重下降、胸痛要注意! 肺癌發生時症狀恐「全身都是」

早期肺癌並無明顯之特異症狀,在過去無良好篩檢工具時,多數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導致存活率和預後相當惡劣。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刊載資訊指出,常見肺癌症狀包括持續咳嗽、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無預警體重下降與食慾不振等等。

若腫瘤開始壓迫左側喉返神經時,則可能引起聲帶麻痹導致聲音沙啞。腫瘤也可能造成肺臟萎縮,使肺活量下降或引起肋膜積水,患者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由於肺癌可能轉移到任何其他,比如轉移到腦部可能造成頭痛、嘔吐、癱瘓、視覺受影響,轉移到肝臟時更容易引起腹脹及黃疸。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醫師則指出,肺部、腦部、肝臟、骨頭、腎上腺是肺癌最常見的5大轉移位置,其中腦轉移及肝轉移的治療預後較不理想;骨轉移的病人則可能因疼痛至骨科求診,才被意外發現是肺癌引起。至於腦轉移在肺腺癌中較屬常見,不少病人因頭痛至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就醫,經外科手術切除後才確認爲肺腺癌轉移。

不只抽菸、空污會影響肺部!  肺癌的高風險因子有哪些?

除了抽菸、肺癌家族史、環境因子以外,肺癌還有哪些已知的風險因子?臺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柯皓文醫師表示,肺腺癌的發生可能與後天體細胞突變(Somatic Mutation)相關,包括亞洲人最常見EGFR、ALK、ROS1等基因突變,且近年發現不抽菸之肺癌患者確實「不在少數」。

柯皓文醫師表示,肺癌主要風險因子如氡氣、石棉、抽菸、二手菸、油煙、空氣污染中的懸浮微粒,皆有研究指出與肺癌發生有關。衛福部國健署指南亦強調,除氡氣、石棉暴露,長期暴露在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或石綿環境下工作的族羣,也有較高罹患肺癌的危險性。曾罹患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則更要注意肺癌發生之可能。

早期與晚期肺癌的治療差異? 惡性度高無法開刀的治療選項

早期與晚期肺癌的治療差異爲何?李純慧醫師解釋,早期肺癌指的是癌症分期中「原位癌到第3B期之間的腫瘤」,最優先的治療考量是採取手術。若肺癌惡性度高、無法手術,因肺腺癌治療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可考慮採取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臨牀試驗發現,帶有EGFR突變的早期肺腺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可相對減少復發機率達77%、及降低51%的死亡風險。

王金洲醫師則針對晚期肺癌治療說明:肺癌的組合式治療以化療加免疫爲主要架構,可再搭配新生血管抑制劑或化療搭配「雙免疫」藥物,如抗CTLA-4加上抗PD-L1兩種免疫藥物並用,有如汽車的油門與剎車,一方面促使T細胞成熟的上游(抗CTLA-4),加速免疫系統、抑制癌細胞;另一方面增進T細胞辨識癌細胞能力的下游(抗PD-1),活化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

目前發現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約有10-12種,以肺腺癌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而言,標靶藥物從第一代進步至正在研發的第四代藥物。柯皓文醫師說明,針對ALK基因突變則有第一代到第三代藥物,且部分獲健保給付。近年則有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結合抗體與細胞毒性藥物的「抗體藥物複合體」等先進治療問世,皆有機會提升肺癌存活。

有無「基因突變」決定患者命運? 肺腺癌治療缺口恐成無底深淵

目前健保多針對具「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進行給付;而沒有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健保給付的涵蓋率僅17%,同樣爲肺腺癌但健保治療資源落差高達4倍。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坦言,針對無基因突變之肺癌患者,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是國內外臨牀治療指引的首選,但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治療仍停留在傳統化療,恐成爲晚期肺癌治療缺口。

陳育民醫師表示,迄今已揪出近千名早期肺癌患者的LDCT公費篩檢,政策應予以肯定,但最新統計肺癌一年新增病例近17,000人;LDCT篩檢出的早期肺癌人數卻僅佔整體肺癌新增人數的5%左右,短期內很難翻轉肺癌逾半晚期的現況。「健保去年已針對肺鱗癌、小細胞肺癌給付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而肺腺癌是肺癌的重中之重,應加速給付趕上國際趨勢!」

肺癌篩檢與早期診斷最重要 醫籲多做5件事預防肺腺癌

柯皓文醫師強調,肺癌可稱爲「沉默殺手」,過去肺癌確診第4期佔60%以上,當出現咳嗽、胸痛時通常已進展至晚期。目前最主要的肺癌篩檢方式仍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國健署提供符合家族史及抽菸史的族羣進行篩檢,只要抽菸史逾30年以上或肺腺癌家族史,都可接受篩檢。

預防肺癌應從生活習慣做起,尤其抽菸與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具有絕對相關,有抽菸史者務必及早戒菸。柯皓文醫師建議,平時應維持健康作息、攝取均衡營養、保持適當運動量,並注意空氣品質及遠離致癌物質。最重要的是適當接受篩檢,符合資格者應及早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自我國推動LDCT公費篩檢已看到不少成效,過去民衆認爲肺腺癌四期等同於「宣判死刑」,如今透過治療也有康復的機會,對於病人家屬來說是相當大的鼓舞。期盼我國健保可跟上國際指引,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納入給付。另外,只要發現早期肺癌,應及早進行腫瘤切除與基因檢測,獲得更良好的存活率。

延伸閱讀:

早期肺癌必驗EGFR基因突變? 醫揭第三代標靶治療效益:復發風險有望降80%

肺腺癌有無「腫瘤突變」決定患者命運? 醫呼籲:第一線「免疫+化療」應加速健保給付

原文出處:汪建民驚傳罹肺腺癌逝世! 臺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出現症狀過半已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