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建立採購臺灣水果平準基金

臺東縣長黃健庭6月利用到福建參加海峽論壇的機會,銷售臺東鳳梨,獲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允諾採購500噸鳳梨,讓農民鬆了一口氣。(本報系資料照片)

受天候高溫少雨因素影響,今年水果品質特好,而且豐產,香蕉、鳳梨、芒果、芭樂、木瓜、火龍果等果品滿坑滿谷,內銷市場胃納原本有限,外銷亦不順暢,以致價格慘跌。情況最壞時,果農紛紛發出「一串香蕉不值一個茶葉蛋」、「一箱鳳梨換不到一個便當」的哀嘆;果農困境演成重大的社會及政治問題。農政單位未能事先作好產銷協調規畫,實難脫責任,不能一味推給天候因素。

有部分人士歸咎大陸,說陸方剛在年初公佈《惠臺31條》,此刻反倒停止採購臺果,完全無視於臺灣農民困境云云。這種有傷臺灣民心的話越傳越廣,一時相當不利於兩岸民間交流關係。但近來披露的事實顯示,所謂大陸停止採購臺果之說,根本是誤傳。臺灣水果質優,廣受大陸消費者青睞;特別是釋迦、黑珍珠蓮霧、大蜜棗、牛奶芭樂等特色果品,在大陸市場買氣不衰,陸方果商訂單未斷,亦有利可圖。

大宗果品則比較困難,以香蕉和鳳梨爲例,大陸自身產能也很大,能容納臺灣產品的空間本來就有限,尤其大陸南方今年亦是高溫少雨,香蕉產量同樣供過於求。今年臺蕉銷陸數量減少,原因在此,加上陸蕉品質不輸臺蕉,大陸消費者不是非吃臺蕉不可。而且兩岸關係惡化,大陸官員無意再玩公款採購的「香蕉政治」戲碼,也是重要因素。

至於鳳梨,臺產「金鑽」品種在大陸仍有較優評價,銷陸業務持續不斷。比較特殊的案例是綠營主政的屏東縣,自去年起即通過外資大超市在大陸各地分店擺售。這個銷售渠道至今仍暢通,背後自有大陸官方的默許;惟無法有效去化今年臺灣鳳梨的過剩產量。

表現更佳的是藍營主政的臺東縣。縣長黃健庭最近親自到大陸推銷縣產金鑽鳳梨,先在海峽論壇場合獲福建省政府應允採購500噸;又獲江蘇無錫市訂單,且首批16.8噸已於本月初運到無錫,其產地收購價達每公斤臺幣25元,是當前臺產鳳梨外銷最高價。

除此之外,今年大陸南北各地水果展銷會上,臺產鳳梨亦頻頻現身,儼然臺果銷陸主打產品。據陸媒報導,今年臺產鳳梨銷陸總量估計將顯著超過3萬噸,而去年只有2萬噸。

總的看來,大陸消費者對臺灣水果仍有一定程度的喜好與支持,只是因爲兩岸關係惡化,致採購臺果活動不再受大陸官方公開鼓吹,而且大陸訂單對產銷單位的選擇性非常強,政策考量成分很重。果農對大陸訂單大都帶着打帶跑心態,不敢依託大陸訂單生產。

爲建立長期夥伴關係,陸方實有必要建立制度化的採購機制,讓臺灣果農有所寄望。最合宜的機制是建立採購臺果平準基金,由大陸官方、兩岸果商、在陸臺商協會共同出資組成基金,而於臺灣主要水果產品價位跌破一定水平(如成本價),即刻啓動對臺採購機制,以撐持相關果品行情。

這基金不是救濟性的,而須具備業務自償功能,俾爭取合理利潤,使自身得以永續運營。爲此,基金管理階層應非常熟悉兩岸果品市場供需,深知從臺灣採購的果品,可以精準投放到有銷路的大陸特定省市,不必賤價亂拋售。這纔是基金可大可久的運作之道。

附帶一提的是,兩岸果品市場供需態勢,也是臺灣官方必需儘速補強的功課。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其農政單位相當輕忽大陸農產品市況,因而其所作的農業產銷規畫,常易受大陸市場變數衝擊。

今年上半年臺灣「果賤傷農」,有局部原因,是來自農政單位對大陸同樣供過於求的市況,未及早掌握及事前應對。要是農政單位勤於研究大陸,且能儘早提出預警,臺灣果農損失應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