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動作!A股全面牛來了?
3月10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小幅下跌。
盤面上,AI醫療概念股逆勢大漲,潤達醫療等漲停。光伏概念股震盪反彈,海優新材漲停。機器人概念股局部活躍,京城股份等多股漲停。下跌方面,算力、國資雲概念股展開調整,海南華鐵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跌0.19%,深成指跌0.17%,創業板指跌0.25%。市場熱點較爲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2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51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3126億。
市場震盪!結構性行情凸顯
今日,A股市場延續調整,三大指數均收綠,量能也再度萎縮。盤面上,前期持續火熱的AI方向則再度遭遇整理,算力與多數應用方向跌幅居前。
從領漲方向看,受到消息利好催化的AI醫療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據《科創板日報》報道,華爲正式組建醫療衛生軍團。據悉,醫療衛生軍團將重點構建 AI 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牀場景的應用。
分析人士認爲,從題材角度而言,AI醫療方向依舊具有不錯的想象空間,但由於此前該方向已經歷了一輪炒作,籌碼沉澱並不完全,結合目前市場受到量化資金的影響導致題延續性相對一般,所以仍可先行觀察該題材的真實強度。
此外,機器人概念股呈現出局部活躍之勢。
消息面上,一方面,近日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5)上,中國移動、華爲、樂聚聯合發佈全球首款搭載5G-A技術的人形機器人;另一方面,稚暉君”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今日發佈了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啓元大模型,開創性地提出了ViLLA架構,實現了可以利用人類視頻學習,完成小樣本快速泛化,降低了具身智能門檻,併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機器人本體。
分析人士指出,從最開始的特斯拉鍊、到宇樹科技相關個股,再到近期的小米概念股、智元機器人等,本輪機器人行情的領漲中心其實也在不斷切換,在此背景下,短線仍可留意低位補漲機會。
另一方面,以有色、煤炭等週期股爲代表的漲價題材於盤中逆勢拉昇。
消息面上,各類小金屬近期價格暴漲。銻產品中,99.65%純度銻錠3月6日平均報價突破至17萬元/噸,較1月2日累計上漲18.88%;鈷金屬價格本月以來漲幅近37%;3月7日精鉍均價達到13.7萬元/噸,單日漲幅達到23.42%。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在科技風格主導下的,週期股或較難成爲主線熱點,但隨着漲價邏輯的演繹,週期股後續仍有望成爲不可忽視的支線題材反覆活躍。
整體而言,目前短線處於分化整理階段,市場的主線熱點依舊是圍繞着機器人與AI這兩大熱點所展開,在震盪反覆中或仍存在着結構性機會。分析人士建議,應對上仍可耐心等待風險充分釋放後,再於核心熱點中尋找低吸機會。
大舉掃貨!外資重返中國股市
近期,外資正階段性迴流中國市場,主要以短線靈活型外資爲主,長線穩定型外資或也存在階段性流入。
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本週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韓國投資者投資A股和港股的月度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比增長近兩倍,不僅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且遠超同期韓國投資者對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規模。
另外,根據韓國最大證券公司的數據,2月17日至28日,韓國投資者淨買入規模排前10的海外股票中,中國股票佔據6席,多爲電動汽車、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
從外資最新動向看,A股方面,近期在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背景下,1月13日至2月21日,北向資金估算合計淨流入接近200億元,可見前期大幅流出的北向資金或已階段性流入A股。
港股方面,2月5日至2月18日,外資合計流入港股約180億港元。分行業看,軟件服務與技術硬件是外資流入較多的方向,其中穩定型外資流入軟件與服務65億港元、靈活型外資流入272億港元、南下資金流入約125億港元。
往後看,外資迴流還有多大空間?海通證券認爲,當前中國市場對於外資迴流的預期較低,伴隨國內宏微觀基本面回暖疊加A股市場行情修復,未來增量外資資金或有望繼續流入中國市場。高盛預測,AI的廣泛普及下,未來一年可能吸引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股票。
Wedbush分析師Dan Ives也表示,投資者正在試圖押注中國科技市場,這是一個明智之舉。正是由於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成功,全球投資者都看好中國市場。
機構發聲!準備迎接A股全面牛
蛇年以來,中國股市震盪反彈走勢越發明顯,此次反彈較以前有何不同?後續能否延續高歌猛進?
在9日最新發布的研報中,高盛表示,中國股市正迎來“史上最強開局”,MSCI中國指數年初至今上漲19%,跑贏發達市場18%和新興市場14%的漲幅,並且,自近期低點以來,MSCI中國指數的這波漲幅已高達29%。
對於這一輪反彈的誘因,高盛表示,AI熱潮和中國科技敘事的積極轉變、全國兩會確立的促增長政策基調等,這些因素不僅提升了市場估值,也改善了盈利預期,共同推動了市場上漲。
回顧去年9月和此次反彈,高盛表示,二者存在根本性不同:9月的政策轉向消除了左尾風險,導致了對風險定價的實質性重估;最近的反彈則更多地由技術突破和創新驅動,對企業的盈利和估值有實質性提升,可能比純粹由流動性和政策預期驅動的反彈更具持久力。
高盛的A-H市場輪動模型預測,由於國內政策更具支持性以及AH溢價受到壓縮,未來三個月A股有望跑贏H股。
申萬宏源也認爲,國內AI算力業績釋放支撐的行情方興未艾,國內AI應用爆款尚處於醞釀期,後續兌現有必然性。產業趨勢與政策支持的共振已經形成。宏觀環境中性,穩增長政策儲備充分,下行風險皆有應對,宏觀流動性寬鬆是方向,結構牛行情演繹是基本盤,全面牛條件正變得豐滿。